[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佛遗教经 解说
 
{返回 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117

  解说

  《佛遗教经》,是鸠摩罗什所译为数不多的小乘经典之一。
  本经历来较受推崇。唐初,太宗皇帝曾撰「佛遗教经施行敕」,令有司差遣善书者十人,多写此经,并颁赐五品以上官员及各州刺史人手一卷,以规范僧纪。
  本经概括了小乘佛学戒、定、慧三学的基本纲要。经首先言戒,指出比丘不得蓄积私产、从事贸易,严守戒律方才能行禅定,生智慧。次言禅定,禅定之要,以制心为主,因为心为五根之首,心若制伏,则五欲难生。而制心则包括如下内容:饮食睡眠,不可贪求;忍辱去恚,不求华衣:端心质直,少欲知足;远离愤闹,不忘念法。如此摄心,精勤修习,才能叫做「定」。由禅定生大智慧,舍种种戏论,至涅槃彼岸。
  作为佛陀的最终教诲,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戒是成就智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禅定的出发点:禅定是三学的核心:而慧则是修习佛法的最高目标和归宿。
  失去了戒的「禅定」是虚假的禅定,就像在大海中失去了目标的航船,不能指望它引领你到彼岸。「禅定」也不是单纯得一味坐禅,经中讲的很明白,禅定贯穿生活全部过程,从饮食睡眠到待人接物,从处世态度到生活作风,时时都是禅定,而以摄心为要,假若言摄心只在坐禅时,那么人人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收摄身心,将其说成成就佛法智慧,岂不荒唐?
  现今多有修习禅定者在,只为身体康健、延年益寿,即使其目的达到,在世上多受人生苦空,虚度延年,又有何益!
  佛祖灭度之日,即我等得度因缘之时。思之汗颜,未敢轻忽度日。两千余载,佛灯永照,千秋伟业,佛子继之。如此尚不辜负佛祖最终教诲。


{返回 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 佛光永照(代跋)
下一篇:佛遗教经 经典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七○一)
 摄大乘论 解说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
 第九 摄业处分别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九)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七八)
 因明讲记之五
 百喻经 2 愚人集牛乳喻
 百喻经 67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四踅念小乘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孤因不生 独缘不长[栏目:净慧禅语]
 菩萨献身[栏目:宽运法师]
 归依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为什么菩萨戒将酤酒列为重戒,饮酒列为轻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栏目:惟贤法师]
 当代佛门人物 八、出家生涯六十年[栏目:当代佛门人物]
 福建的净土信仰概述(禅慧)[栏目:净土宗文集]
 假如(道运)[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金刚经》系列开示 26[栏目:常福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