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二盗戒
 
{返回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06
  第二盗戒

  译文

  佛弟子,若自己行盗,指使他人行盗,乃设方便,窃取财物,用咒术盗取,以及盗因、盗缘、盗法、盗业,都得禁止;乃至供养鬼神的物品,劫贼盗回的物品,一切有主之财物,乃至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都不得故意盗取。

  菩萨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犹如父母,亦如子女,故应生孝顺心、慈悲心,经常帮助他人使其幸福、快乐。若不是这样,反盗人财物,是犯波罗夷罪。犯此罪者,永失妙因妙果,不得成佛。

  原典

  第二盗①戒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②,方便盗③,咒盗④,盗因⑤、盗缘⑥、盗法⑦、盗业⑧,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⑨,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

  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注释

  ①盗:一切有主之物,不予而取,名之为盗。

  ②教人盗:教人为我劫取,乃至为我偷税等。

  ③方便盗:指彼物自来,方便藏取,如顺手牵羊;借而不还,代入保管财物,后来据为已有,都是方便盗。

  ④咒盗:起咒取物,或以咒遣鬼神盗取等。

  ⑤盗因:谓由无始以来薰习所成的贼贪种子,而现在生起一念盗心为因,有此因,然后才去进行偷盗。

  ⑥盗缘:谓由种种的珍贵宝物,或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呈现在自己面前,诱发自己去盗取,是为助成其盗。

  ⑦盗法:谓在盗取时,巧设种种的计谋,种种的方法,盗人财物,名为盗法。

  ⑧盗业:取物离本处。

  ⑨劫贼物:劫贼盗回来的东西,在劫者看来这些物已为己所有。


{返回 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三淫戒
下一篇:佛说梵网经 十重戒 第一杀戒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二七)
 佛说譬喻经 The Parable Sutra Translated ..
 编序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一○八六)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六二)
 杂阿含经卷第二(四○)
 摄类学 六
 中部133经 摩诃迦旃延贤善一夜者经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六二)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四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死亡未临前让自己解脱成佛[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寂静之道 前言[栏目: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三 横出三界[栏目:印顺法师]
 大法师 印光大师传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栏目:大法师·印光大师传奇]
 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扩展注意力的范围[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诫初发心学佛者[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弘扬当代高僧圆瑛法师的爱国爱教精神[栏目:方立天教授]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栏目:蔡惠明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五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1983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唐 法照述)[栏目:净土宗人之著作]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