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真正的三皈依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4

真正的三皈依

我们造作这些重业,还有没有救?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回头就有救,回头是岸。入佛门第一桩事情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依是什么意思?三皈依是回头,真的觉悟了。‘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我从前迷惑颠倒,现在我要从迷惑颠倒回头,这叫皈,回来了;依是依靠,依靠自性觉,就是依靠佛菩萨。佛菩萨是自性觉,他们是已经觉悟的人,我现在想觉还没有真正觉悟,希望他来教导我,是这个意思。佛菩萨用什么教我们?首先用经典,你从经典入门。经典这个根扎下去之后,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全是自性觉,那你的功夫得力了,就是你把经典所讲的这些理论,这些道理、智慧、方法全都用上了,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你不觉悟,你就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不再迷惑了,不再颠倒了,不再有恶念,不再有不善的行为,你就真觉悟了。这三皈依的头一条。

第二条‘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现前,我们看东西看错了,我们考虑问题想错了,现在从这些地方回头,从错误的看法、想法回头,依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经典,所以经典称为法宝,我们要对它尊重,要向它敬礼,不能够轻慢。为什么?这是自己自性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你要是轻慢经典就是轻慢性德,道理在这里。所以祖师大德们才提倡、才教导我们,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你得十分利益。无论是自己读诵,或者是听讲,你能得多少利益,与经本不相干,与讲解的人也不相干,与你自己的真诚心有关系,你有几分真诚你就得几分利益,与这个有关系。由此可知,我们学佛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达到什么样的层次,与别人全没有关系,与佛菩萨都没有关系,都在自己那个真诚,你有几分真诚?也不在时间长短,这个人学了三、五十年,我这才学几天,这个没有关系,可能有人几天就超过人家三、五十年。三、五十年不真诚!你这个四、五天真诚心,所以这个都无所谓,关键在真诚,关键是不是你真的肯回头,真的愿意回头,那佛一讲,你真就回头了,关键在此地。这叫皈依法,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

第三个叫‘皈依僧’。僧是传法的人,我们得到法看不懂,要请这些修行的人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启蒙。他们是有修学的经验,把他的经验提出来跟我们分享,让我们从这里面获得启示,所以这叫僧宝。我们也真的回头了,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才能受益。古来祖师大德有个比喻,把佛法比喻作醍醐,醍醐是古印度最好的饮料,醍醐。我们想问人家要一杯醍醐,我们拿了个茶碗,这个茶碗里头有毒药,醍醐灌进去之后也变成毒药了,是我们心肮脏!怎样才能接受?把这个茶杯洗得干干净净,你再去要,人家给你,你真得受用了。这个例子很有意思,也很好懂。我们的毒药是什么?贪嗔痴慢疑,这叫五毒!你里头有这些东西,佛菩萨将无上菩提送给你,那个醍醐里头有一滴毒药,就全都变成毒药,一丝毫的毒素都不可以掺进去,这才能真正得到无上妙法,开经偈一开头就讲,‘无上甚深微妙法’。所以学习基本的态度是清净心,我们心不清净,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把不清净的心放下,用清净心来听,虽然时间很短,我这个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清净心,你就能得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利益。心不清净的时候是决定得不到利益,那讲不是白讲了吗?没白讲。这怎么说?不管怎么样,他阿赖耶识里头落下的种子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他现在不能理解,他不懂,所以现前他不得受用。什么时候得受用?什么时候恢复清净心,什么时候就得受用。这叫真正的三皈依,所以三皈依不容易!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跟佛菩萨为伴侣
下一篇:「安乐死」属于杀业
 如何解决为吃肉喝酒的问题与同学们争执
 跟佛菩萨为伴侣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外遇
 要常常保持心境一如
 到洗手间要三弹指吗
 相貌体质是这么来的
 念佛就是积德
 如何应对社交应酬中的酒肉宴席
 从事海鲜餐饮业会有什么果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增支部1集57经[栏目:增支部1集]
 六祖坛经讲记 第19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C 1224经、1225经:此二经为天帝释引导诸众信人等归信佛陀并供养众..[栏目:界定法师]
 《入菩萨行论》第77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入菩萨行论》第59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法的显著特点(达西)[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粮食生虫与家人吃肉怎样处理[栏目:仁清法师]
 3 凡圣两忘[栏目:石头路滑]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11 回光返照[栏目:元音老人]
 莲宗故事(十一)[栏目:莲宗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