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学佛同学共同的问题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5

学佛同学共同的问题

清净、欢喜、智慧是性德,消除贪嗔痴三障之冥:清净消除贪欲,欢喜消除嗔恚,智慧消除愚痴。我们有幸在这一生中得人身、闻佛法,有没有消除三障?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同学都想消除自己的业障,为什么除不掉?我们遵照经典的教诲,佛菩萨的教化,天天在修持,诵经、念佛、拜忏、做好事利益社会大众,消除的业障似乎并不多,甚至可能还增长了业障。为何会使贪嗔痴慢疑增长?因为我们修学的不如法,修学的果德没有现前。果德是什么?就是本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欢喜是平等,智慧是觉。我们修行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清净、欢喜、智慧没现前,于是对佛法的怀疑愈来愈严重。

这是现在许多学佛同学共同遭遇的问题,修行出了问题,我们不能不深思其原因与解决方法。佛的指导是绝对正确的,戒定慧三学,不能躐等。我们都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却疏忽了要下功夫在戒律上。这些年我们走过许多地方,见到许多在家同修疏忽了《十善业道经》,没有真正讲究、奉行十善业,所以功夫不得力,业障消不掉;出家的同学疏忽了出家人的根本戒《沙弥律仪》。没有做到沙弥律仪、十善业道,不是佛的出家、在家弟子;换言之,我们今天称佛门弟子是有名无实。

如何补救这一门课,这件事极为重要。从哪里补起?净业三福是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三福第一条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中国古代的祖师大德教我们用中国传统儒、道扎戒律的根、行门的根,比学小乘还容易。儒家行门的根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世尊在小乘经也是教伦理、道德、因果。我们现在不学小乘,改用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弟子规》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总共一千零八十个字,内容教导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戒律的大根大本,中国人从小家教就学习这些内容,扎根深厚,所以他入佛就不困难。《太上感应篇》是讲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总共举了一百九十五件善恶报应的例子,对应净业三福中的慈心不杀。以这两科做为修学十善业的基础,十善业道就四平八稳,坚固有为。

今天我们问题就在没学《弟子规》、《感应篇》,所以十善业也就不起作用;如果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十善业就起作用了。即使无法像阿罗汉那样的清净,也比社会一般大众清净许多,清净心的受用在生智慧,少清净心生小智慧,大清净心生大智慧。所以学佛从严持戒律学起,有优良的基础再学菩萨的六波罗蜜——放下贪欲,是布施之德;放下恶行,持戒之德;放下嗔恚,忍辱之德;放下懈怠、懒散,精进之德;放下心浮气躁,禅定之德;放下愚痴,智慧之德。欢喜心现前了,欢喜心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便身心自在,就是离苦得乐,灾难就能化解。这是佛光普照,佛光对我们的加持,真的帮助了我们。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下一篇:用念佛来除妄想
 不要小看起心动念
 不能糟蹋食物
 无常
 用佛号代替一切念头
 用仁义来经商,能到赚钱吗
 嫉妒障碍别人,折自己的福
 贪嗔痴是总司令
 学佛就是修心
 生命的确很脆弱
 招来三途的果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栏目:龙树菩萨]
 尕藏加[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9.一臂易一命 An Arm For A Life[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佛像为什么要开光?[栏目:佛学小知识]
 从小事认真做起[栏目:衍慈法师]
 佛教中“缘起”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引子[栏目:走近当代觉囊的法王]
 012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日本 玄契 编)[栏目:04 语录]
 05-052经典笔记选辑[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
 什么是无心道人? What Is a Person of the Way Who Is Withou..[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