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看破、放下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38

看破、放下

【看破、放下】

在一般情况下,佛七的前两天,心还定不下来,功夫不甚得力。到第七天,因为佛七快结束,心理上又放逸了,也不能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在第五天跟第六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能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是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若我们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看多了,知道世间一切法是虚幻不实,无论生活在顺境、逆境,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这时放下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若觉得这个世间还很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于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放不下,功夫如何能得力!佛法讲觉悟,就是觉悟这桩事情。

【因缘果报】

大家知道世事无常,世事无一不是因缘果报,但知道得不踏实。早年有一位邬余庆老居士,讲了一个真实故事。抗战初期,他在上海认识一位商人,这位商人生意做得很好,有个小孩是独子,非常顽皮。有一天,小孩带了十块钱上学,钱掉在路上,有个人跟他父亲相识,看见了捡起来,就跟这个小孩开玩笑讲:‘你叫我一声伯伯,钱就还给你。’这个小孩反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你十块钱。’顽皮到这种程度!

有一天,这位商人过生日,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到家里。他突然看到这个小孩面貌,非常惊讶,当时就向大众宣布,所有的财产全部交给这个小孩。后来他向朋友说明,他的财产是一位德国人的。战前他替这位德国人做事,德国人回国后,叫他代理经营。后来这位德国人死在德国,就没有再回来。那天他突然看到小孩的面貌,就是那位德国人,他明白了,这个小孩就是那位德国人投胎的,所以财产立刻全部归还。这样,父子关系才能维系住。

佛讲,一家人父子、夫妻、兄弟,都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的关系。所以,这个小孩是来讨债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联想到若我们得罪人、欺负人、陷害人,这个人要是投胎到自己家里来,将来必定造成家破人亡。所以任何人在世间,决定没有吃亏的事,也不可能有占便宜的事。

施恩予人,帮助人,会有回报;欺负人、糟蹋人、侮辱人、陷害人,也有回报。若回报得恰如其分,那还好;但报复往往都过了头,就变成生生世世互不相让,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亦如是。两国的百姓没有什么冤仇,有冤仇的是少数人,但是若他有权力,就会连累许多人遭受灾难,伤害许多人生命财产,遗患无穷,哪有不堕地狱的道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晓得这桩事不能做。

所以,六道轮回就是恩恩怨怨互相酬偿而已,我们明白了就会放下,知道世间不好玩。诸佛菩萨看得清楚,为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就是大乘佛法,十方诸佛刹土。在大乘法里,又告诉我们一个特别的法门,诸佛刹土中,最殊胜的报土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不仅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有六方佛赞叹;玄奘大师译的《弥陀经》,有十方佛赞叹;《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弥陀净土。佛菩萨不会骗人,对佛菩萨的话决不能怀疑。经典自古代代相传,确实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有翻译的人,有翻译的处所,证实经文可以相信。

在古代、近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往生的人很多。我们仔细观察他们具备的条件,大致上跟我们差不多,并不比我们强多少。但最重要的,他们有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放下一切,老实念佛。这点他们做到了,我们在这方面还差一点,这是我们要努力,要向他们学习的。

【断恶修善】

尤其在现前时代,人若继续不断造恶,这个灾难就可能实现;若能断恶修善,回心转意,这个灾难就可能化解。这个话是灵活不呆板的,说明关键还在人。化解的情形,是灾难减缓、减弱,时间延迟。这个说法合情、合理、合法,可见他们也有相当高度的智慧。断恶修善是应该的,不是为了躲避灾难才做;没有灾难,也应当断恶修善。

断恶修善要从心地上做起。佛菩萨的心是纯善利益众生的心,决定没有想到利益自己。依我的观察,新加坡至少有十个菩萨,真正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们有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念念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做出伟大的贡献。他们的生活与六波罗蜜相应,这就是菩萨住世、菩萨化身。虽然他们身分不一样,正是经典里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利益众生,他们就用什么方法。他们所作所为,存的是菩萨心,行的是菩萨道。

希望达拉斯也能组团到此地来参学,将此地的精神、作法带回去,并希望达拉斯这个道场,能够成为美洲的净宗中心。我们把净宗带动到全世界有缘的地区,这是佛家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也要有诸佛菩萨的弘愿,全心全力帮助各地区念佛的同修。祝福诸位,在佛七中道业增长,信愿成就,这次佛七就收到很好的效果了。


{返回 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功夫如何保持
下一篇:拓开心量,包容别人
 來也空空,去也空空
 老实
 佛经他看得多,就瞧不起人
 修六和敬
 学佛就是修心
 死只是换个身体
 没有贪嗔痴,就没有天灾人祸
 无常
 往生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
 断除傲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四次课程 第八讲之:佛教批评科学,星系当让须弥[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相应13经 虚空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36.受相应]
 皈依与保护[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因蛇悟道[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珍惜人生[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持药师咒蒙佛光照注的真实感应[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三三九 巴威路国本生谭[栏目:第四篇]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七九、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栏目:慈航法师]
 上海玉佛寺震华上人塔铭[栏目:真禅法师]
 佛教的环保理念和思想[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