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难道一定要产生定力以后,才可以修观吗?止与观可以同时修吗?如何修观?举例说明?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18

难道一定要产生定力以后,才可以修观吗?止与观可以同时修吗?如何修观?举例说明? 

有一种禅修者,他可以称为纯观行者。但是纯观行者的定力是必须要建立在四界分别所培育起来的近行定的基础上,由于纯观行者的定力只达到近行定而没有达到禅那。所以我们称这种行者叫做纯观行者。正如《清净道论》中讲到名色辨别智,无论是修止的行者、无论是修观的行者,都应以四界分别的详尽法或简略法的其中一种而观照,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定力或者我们现在再这样说吧,我也发现到在禅修营中有的人说他自己修过观,但是按照上座部传统,修观——观的所缘必须得是究竟法。如果你们是取概念法来观的,那个充其量只能够称为培育正念,不能够称为修观。如果你们看到的还是概念法,你们还没有破除色法和名法的密集,你们看到的只是一堆一堆还有组合的东西。你就取这个来观,观,观,观一辈子那么还... 从上座部的传统或依《清净道论》里的传承来说,那个还不是真正的维巴沙那。因为惟有见到究竟法才观的那才是维巴沙那,那个才是真正的观智。所以果要修观呢?为什么在七清净里面讲到,要见清净再度疑清净。在见清净、度疑清净的基础上再修观?有一位北传的法师在缅甸参学之后,他就这样评价说:缅甸的止观传承在近代由于受到了纯观行者这种风的影响,变成普遍都不注重定的培养。而由于没有定力,所以在七种清净当中的见清净和度疑清净都很薄弱,一下手就进入了生灭随观智。由于没有了基础他的生灭随观智建立,我们可以说可能性很小。而如果是按照严格的修观次第上来,我们必须得一个一个观智培育。例如:培养名色辨别智而达到见清净,缘摄受智而达到度疑清净 。为什么要先修名色辨别智呢?因为我们要破除现在看到的这一堆身心,其实它都是由若干个名法和色法的组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这身体还是身体?我们看到的心(愤怒的心,快乐的心)都还是属于概念法的范畴。它只是成堆成堆的生起,成堆成堆的灭去,我们没有能力去分辨它。在阿毗达摩概要精解里、摄阿毗达摩义论里就很明确的说到:名辨别智就是透过辨识名法与色法的相、味、现起、足处。你对这些你都没有了解,你对于今生名色法的因,名色法的因果关系没有了解,一下子你就去看生灭。那样的生灭其实在严格的阿毗达摩的检验之下或者严格的修观的传承下,还是属于概念法的范畴。所以要如何修观,我们为了要观到究竟法,为了要修真正的观,为了要真正破除名法、色法的这些密集、这些成堆成堆的假象,所以我们要拥有强有力的定力。并不是说我一坐下来我感觉我的体、我的心怎么样,这其实还是一大堆一大堆的东西,你还没有见到究竟法,你以为自己在修观呢,差得远了。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一切止业处产生定力后,都能见到光,为什么?
下一篇:梦中说有人明天会送观音菩萨像来,结果第二天真的就有人送观音菩萨像来...
 见到一本好佛书就想自己拥有,这算贪吗?
 什么叫随方毘尼?
 巴拉密在禅修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行菩萨道的行者是不是不证果定?
 如果五盖没有断尽、没有舍尽,有没有可能得安止定呢?
 可以根据临终的一些现象来判断是否往生到善道吗?
 无色界天人的心所依处是什么?
 禅那心有三十四名法,请问为何阿拉汉观禅那心为无常、苦、无我的心有三十七..
 我们平时供养佛陀、阿拉汉、僧人等是供养给本人才行吗?
 对于汉地修行者普遍消极认可的“业障深重说”,您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圆觉经讲记[栏目:道源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二品 自己品 巴达卡提沙尊者 克己后再调伏他人[栏目:法句经要义]
 杨曾文[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菩萨得愿圆满法门[栏目:修行笔记]
 明师:点燃你智慧之火的人[栏目:雪漠]
 心善行善积功累德,能延年益寿[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印顺佛学思想解读[栏目:麻天祥教授]
 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二章 如幻众生自心生之三[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真正的安心是付出爱心[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小通他有,大通没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