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个性(净因法师)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5

人间佛教的个性

  文/净因法师

  在巴利三藏《中阿含》中,佛陀明确告诫弟子们,他一生四处教化众生的目的只有两个:(1)让人们了知生命痛苦的普遍性,(2)化解生命痛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佛陀一生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的。又由于普通百姓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占绝大多数,因此佛陀常以深入浅出的故事启发社会各阶层的民众,了知佛法的精要,领悟生命的真谛。巴利藏《小部》的《本生经》和《所行藏经》与汉译佛典中《六度集经》、《菩萨本生鬘论》、《贤愚经》、《杂宝藏经》和《百喻经》等收录了上千个不同的佛本生故事,而巴利藏《小部》中《譬喻经》也以韵文形式叙述了近六百个佛弟子前生的故事。早在西元前二至一世纪前后,这些故事被雕刻于巴呼特(Bharhut)与桑奇(Sanchi)等地的佛舍利塔周围的石栏楯上。到了公元五世纪,佛陀本生故事画更成为敦煌石窟早期壁画中最常见的题材。由此可知,这些本生故事自古以来就流传甚广,成为普通民众了解佛教精神的最佳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佛教化世导俗、净化人心的功能。
  历代的祖师大德们,效佛所行,以各种形式向民众讲解佛陀的人生智慧。早在西元二、三世纪,活跃于印度北部罽宾一带的譬喻师们,在重视内修禅观的同时,时常引用本生故事来教化众生。中国的禅师们,更是发扬光大了先贤们的光辉事迹,以禅宗公案启发学人,建立起通俗弘化的机制,为后人留下近三万个禅宗公案故事,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人类的精神健康指数并未随著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加,与此相反,愈来愈多的人觉得活得很累。如何有针对性地应用佛陀的智慧,使现代人找回失去的精神乐园,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各界精英们秉承佛陀及历代祖师大德们教化芸芸众生的遗风,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诠释佛教义理的精髓,以期使广大民众从佛陀的人生智慧中受益。譬如说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焯芬教授,以现实生活中真实感人的故事写成《心无挂碍》一书,反映人生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的智慧,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由林敏聪写曲、乐坛女神梅艳芳演唱的《心经》,震撼无数人的心灵;著名音乐创作人黄沾先生作曲及填词、顾家辉先生编曲、张学友先生主唱的《做个正觉自在人》,意境超凡脱俗,情趣雅洁,令歌唱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早已深入年轻学生的心田;流行乐坛资深音乐人伦永亮,以大众喜爱的音符创作佛学歌曲,给人们带来清凉与喜悦……他们这种立足于广大民众,以深入浅出的手法,诠释佛陀教义的精髓,启迪人们的智慧,令人净化,催人向上,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性格。
(《明报》2007年3月28日)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间佛教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实践(觉醒法师)
下一篇:人间佛教的根本主张
 人间佛教·专访(星云大师)
 两岸三代人的人间佛教理想:人间佛教对传统的质的提升(邓子美)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正澄法师)
 人间佛教与社会运动——一个当代台湾佛教史的考察(传法法师)
 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
 赵朴初诗词中的人间佛教思想(王卫国)
 把握佛教本质是契理契机的前提”——也谈“人间佛教”(王颂)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张华)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以“人间佛教读书会”为例(释觉培)..
 人间佛教行者的“现身说法”─ 从提倡动物权到提倡佛门女权(释昭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悲智心滴》祈竹仁宝哲开示集 大乘师徒关系[栏目:祈竹仁波切]
 慈悲的法流 第一天 问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栏目:慈悲的法流 The Gracious Flow of Dharma]
 斑鸠来了,牧童也来了[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六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75 摩犍地耶经[栏目:中部选译]
 护国护仁 一、士农工商共护国[栏目:妙莲法师]
 相应32经 行经[栏目:相应部 14.界相应]
 到底佛性是什么?有没有相?[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有很多中药来源于动物吗?[栏目:素食主义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