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序(潘德荣)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9

 《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序

  潘德荣

  由我来主编《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以上海玉佛寺为例》,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一种佛缘。多年来,我一直浸润于西方诠释学,偶尔也读一些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也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的诠释传统,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展开中、西诠释思想的双向的批评与反思,以他山之石攻玉。而佛学理论,其经典虽也有如何进行现代诠释的问题,但终因其博大艰深,若非悉心精研,恐难窥其堂奥,是故一向视为畏途。

  我接触佛教界人士,起初完全是因工作关系。正是通过他们,我逐渐了解了一个不同于尘世的世界。我对于宗教,此前基本上是在无神论的理论框架中的那种理解。比如费尔巴哈关于基督教的本质之论述,就曾对我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无神论者基于理性而对宗教进行的批判应当说是深刻的,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说,这种批判无疑是片面的。

  神灵是否存在?依我之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从唯物主义出发,坚持一种客观知识的立场,其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为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有如此众多的信徒呢?人们难道会对一个子虚乌有的、从根本上不存在的事物绵延数千年地保持虔敬之心吗?

  或许我们可以在对这一问题的另一种回答中找到答案:被信仰的对象本身就标志着一种“存在”,它存在于心灵之中,乃是一种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就是对“神灵”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的肯定的回答。正是这种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规定着信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此种心灵之中的存在,作为被信仰的对象,人们名之为“佛陀”、“上帝”、“神”或“某某主义”,等等。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它的存在,或者并不知道其以何种方式存在,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它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着我们的生活世界,其作用之大,甚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纵观人类的历史是如此,而在当今世界也不例外。世界动荡不安,宗教上的冲突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争战,虽然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上的诉求,但是在他们的旗帜上,书写的却是“圣战”二字。对于信众而言,“神”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相属感、被认同感,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因之具有一种神圣性和合法性。

  在宗教内部,其信仰凝聚着人心,然对于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各宗教与政府、各宗教之间的关系,宗教本身的凝聚力就可能转化为一种离心力。因此,在我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时,深入了解宗教、加强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理论界应当重视与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采用合作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完成此一任务。我们选择与上海玉佛寺合作,一是因为玉佛寺本身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传统;二是基于对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的了解。觉醒法师是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会长,精于佛理,眼光高远,本着“文化建寺,教育兴寺”之理念,勉力将佛教建设成文化的系统工程;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便于合作,我们双方经协商于2006年7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该所采用双所长制,由觉醒法师和我担任所长,整个合作过程是愉快而又富有成效的。而且在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事物中,觉醒法师举重若轻的领导风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展开的首个研究项目之主题,就是玉佛寺倡导的“人间佛教”及其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就。这项研究的成果,便是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以上海玉佛寺为例》。书中比较全面地梳理了玉佛寺在文化、教育、学术事业、寺庙制度建设、慈善事业、对外交往活动等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文化建寺,教育兴寺”之理念,表明了古老的佛教理论在当代社会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生命力。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弘一大师的人间佛教情怀(于飞)
下一篇:践行“人间佛教”的妙湛大和尚(周祝英)
 高擎人间佛教之法幢──传道法师访谈录(邱敏捷)
 人间佛教的修持(智海法师)
 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定位及其发展构想(姚南强、柴紫慧)
 论多元信仰对人间佛教的挑战(吴妙琴)
 人间佛教与净宗修持(林克智)
 建设眷属和敬的人间佛教
 近代中国佛教与政治:以太虚为代表的人间佛教为例(龚隽)
 “人间佛教”理论的定位趣向与社会关怀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与发展趋势(张华)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印顺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和佛陀赏花去 自序:做个自在赏花人[栏目:和佛陀赏花去]
 生命的重建 第十一章 工作[栏目:露意丝·海]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二下 二 太子爱护动物[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启发诚心信大法[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七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转心四思惟·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辞汇[栏目:创古仁波切]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五章 藏密人佛合一法[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慧灯之光六 金刚乘的名词解释[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见到他人的成就自己也要感到欢喜?[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节选)(南怀瑾)[栏目:净土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