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五节 律学的勃兴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4
第五节 律学的勃兴
 
佛教,自古重视戒、定、慧三学。出家者以学习戒律为修习定学的基础,先经禅定的学习,始能进入慧学,所以,戒、定、慧三学,乃为修学佛道的历程。然在中国,先有对于汉译佛典研究的慧学,由慧学而得到戒、定二学,于是三学分立,就其个别的专门,而形成了宗派。故在中国,要强调知行并重和解行一致,以诫遍行三学。但在印度的佛教,以佛制的戒律为权威的根本,一面求其齐备,同时依之发展成为教团的历史。到了部派佛教时代,遂有个别齐备律藏的传持,而出现的萨婆多(有部)、昙无德(法藏部)、弥沙塞(化地部)、僧祇(大众部),以及迦叶遗(饮光部)等有力的部派教团。在中国社会中的佛教,开始有教团的活动者,大约在西元五世纪之初;为应教团的需求,始有《十诵律》、《四分律》、《五分律》、《僧祇律》等部派的律藏,译成了汉文。然此与其说将印度的部派传播过来,毋宁说是为当时的中国佛教,面临着教团的形成及其经营的问题,提供了参考资料。此也正是中国有律学之始,因对各派的律藏研究之时,丝毫不受传统立场的制约,取舍抉择,完全自由。
 
在六朝之际的华北地方,采《僧祇律》;江南则用《十诵律》;受戒时也有依据《四分律》的,此后的佛寺生活,乃依以《十诵律》和《僧祇律》。北魏时代,五台山法聪的法系之下,出有道覆、慧光、道云、智首,起而研究四分律藏的流风,迄今依然压抑着僧祇律学的发展。尤其光统律师慧光(西元四六八─五三七年)的努力,使得《四分律》比起其他律藏之在内容和理解上,更为容易,因此,到了唐初,即有南出、相部、东塔之三部,成了四分律学上鼎足之势。当时,恰巧是在唐朝整备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之际,以其对于佛教政策之开展和密切的关系,遂使《四分律》遍及中国佛教的全体,确保了戒律的地位。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六节 《四分律》的三派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四节 慈愍‧法照‧少康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四节 楚王英的奉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一节 法相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第四节 三论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一节 庙产兴学..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一节 华北的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四节 齐..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七节 唐代密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十一节 全真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七..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三节 五代的佛教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原谅就是爱[栏目:白云禅师]
 虚心求道(王书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金刚经校勘记[栏目:江味农居士]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佛的十力[栏目:极乐之光]
 宇宙万物互相贯通[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增加营养[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29 请修习四圣谛[栏目:在生活中禅修]
 第一次闭关随笔 弘法思路[栏目:能弘法师]
 质直的诉求[栏目:高明道老师]
 人身失掉,他到哪里去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