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五节 道安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6
第五节 道安
 
澄之门弟子,经常超过数百人,先后多达万人,其中以道安、法和、竺法汰、竺法雅、法常等,负起了第二代的中国佛教,特别是道安(西元三一四─三八五年)和他那一管笔。道安是常山扶柳(河北省冀县西南六十里)人,十二岁出家,师事佛图澄而露头角,尔后避后赵及前燕之兵乱,率同学五百余人南下。于是彼住襄阳(湖北省襄阳县)檀溪寺之时,慕其名声者极多,以文笔闻名的习凿齿等,也和道安取得深交。他住襄阳十五年中,当时,统一江北者为前秦的苻坚,闻道安之名竟派十万大军进攻襄阳,将道安与习凿齿迎至长安。此后住于长安五重寺,在七年间,尽力弘教,僧徒投门者,常达数千人。结果以七十二岁,寂于建元二十一年的该寺。
 
道安对于佛教的功业,极为彰着。
 
(一)
经典目录的作成:当时,被译出的经典已有很多,关于译者及其译成的年代却未有记载,因此,何人于何时翻译的问题,无从明了。而且,究系由梵本翻译而来,或为中国的新的编述,其状况也无法了解。道安便将那些经典,作了整理,作成《综理众经目录》,世称为《道安录》,唯其现已不存。梁代僧佑,又将新译出的经典作了增补,编为《出三藏记集》,由于此书仍可大约获知《道安录》的原型。其后,从《历代三宝纪》以降,便把各时代的经录编纂起来,此给后代研究佛教的贡献至为巨大。
 
(二)
经典解释:他曾列于当时梵僧的译场,协助译业,又讲《放光般若经》等,为诸经典作序并施以注释者,凡达二十二部。大旨多借用老庄的无为思想,阐明佛教的般若思想,此即所谓「格义佛教」,以竺法雅为首,康法朗和东晋竺潜的本无义、支遁(字道林)的即色义、竺法蕴的心无义等,追随于没。道安则起而排斥,注力于般若研究,以空来解释一切诸法,本性空寂。这对于后来一般佛教界之理解鸠摩罗什(Kumārajīva)所传印度的龙树思想,打了基础。后代将经典作为序文、正宗分、流通分三科分法的解释之构成,传说也是出于道安的发明,事实未必如此。
 
(三)
僧制:从来僧人之姓,主要是以出生国名或师姓为准,汉人的僧名之上,一般多冠以安、支、康、帛、竺等之姓。道安与此相反,他以为出家者,悉奉释尊之教,应以释氏为姓,故自称其名为释道安。后来的佛教徒,出家者皆以释氏为姓。这是将印度及西域各地各样的佛教,移入中国之后,在统理佛教教团,归一于释尊教团的效果上,作了最大的贡献。同时,他又制定了僧尼轨范及佛法宪章三例,将一向杂然的中国僧团的行仪作法,作了计画的统一。所谓三例者:1.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2.平日的六时行道、饮食、唱时之法。3.布萨、差使、悔过等法。由此而使外来的佛教,渐次适应了中国的风土民情,发展成形。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六节 鸠摩罗什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四节 汉人之出家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八节 法眼宗与临济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三节 明代的佛教典籍..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五节 禅宗的五派分张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三节 佛教的渗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六节 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 传来与容受 第三节 《魏略》的记载..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五节 律学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第四节 戒坛的设立与受戒制度..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优婆塞的典范-过希耶优婆塞的故事[栏目:南传法句经的故事]
 按南传佛教的说法,佛陀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涅槃以后是否还觉知或者观照或者继续传授佛法?[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杀戒的犯罪要件有哪些?[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庄怀卿老居士念药师佛的故事[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摄大乘论 第94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离家出走的夏施主[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修学密法是否需要积累资粮?[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运甓翁[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从今天做起[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Food for Thought - Centered Within[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