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观音登科,势至下第辩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6

观音登科,势至下第辩

   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中,即权即实,亦渐亦顿,非通途教网所能范围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实上圣下凡,共圆佛道,普度群生之妙法也。但通宗通教之士,尚不能无疑。或者疑曰:既然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之妙法,何以楞严会上,佛敕文殊,选择圆根,观音登科,势至下第耶!某曰:此有二故:一者,佛敕文殊择取圆根,其目的在于对阿难之机,以阿难多闻强记,耳根偏利,故选取耳根圆通。二者,音声乃此方真教体,释尊化导众生,主要亦仗说法之音。故观音耳圆通当其选耳。说观音登科,则无由置喙。若说势至下第,则为过矣。何则?楞严一经,七处征心,八还辩见,归重明悟藏性。悟心之后,则首楞严大定,方堪起修。而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尚在遥远,须仗不生不灭,圆,通。常之闻性,多劫闻熏,方能冀希也。而势至之根大圆通,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自他俱念之念佛法门。约念自性边说,则与二十四圣圆通大同;约念他佛边说,宛有生灭念相。此与体悟藏性,得证圆通,须要离念不无相违。换言之,以宛有念相之因,欲证离念圆通之果,不相符契,故文殊于根大圆通,拣之曰:“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但须知净土念佛法门,注重在于出离此土五浊恶世,仗弥陀弘誓摄引,往生西方,一登莲域,即阶不退,生死定了,而不注重于此土求开悟,明心见性也。永明禅师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夫若欲求开悟,明心见性,则修观音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诚为圆顿之法,惜唯仗自力,多劫乃成。若欲于即生不断惑业,顿脱三界樊笼,永阶不退,则势至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念佛法门,更契末法时代众生之机,孰敢曰:势至下第耶!印光大师云:“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妙。”旨哉,言也。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经十番显见纲要
下一篇: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
 《妙法莲华经会义》摘要卷五
 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彻悟禅师语录卷下3
 法华经的妙旨是什么?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略释
 无上醍醐,纯圆独妙。--简述《法华经》五重玄义
 《佛顶文句》摘要卷第七
 彻悟禅师念佛伽陀教义百偈摸象记2
 金刚经究竟说了些什么?
 《永嘉大师证道歌》简释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No Ajahn Chah《095》[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一○、佛教与社会之关系[栏目:慈航法师]
 审思生命[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十七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夏泽红)[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第五十八回 第一个梦[栏目:自然的代价]
 大乘中观释论卷第七[栏目:安慧论师]
 唯识三十论[栏目:世亲菩萨]
 信念坚定让你所向无敌[栏目:佛网文摘]
 要广结善缘 莫与人结恶[栏目:净慧禅语]
 如何理解无缘寂止中护持正念[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