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修净土法门要深信因果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89

修净土法门要深信因果

  远公(慧远大师)净土思想的形成,肇始于其对神识不灭、三世因果、轮回报应之笃信。远公阐述形灭而神不灭的观点,认为神之传于异形,犹火之传乎异薪,薪异而火一,形易而神同。惑者但以一生为尽,故以为形朽而神丧,而人之所以生死流转者,乃因无明贪爱为惑为累。无明掩其照,则情想凝滞外物;贪爱流其性,则四大结聚成形。无明贪爱不息,则此身之后,仍受他身;此生之后,犹有来生,是则生生而不绝,永堕生死轮回。

  由神识不灭的理念,推衍三世因果论,以破斥俗人怀疑善恶无现实验证的瞽论。远公依据佛经的业报论加以诠释:业有现报、生报、后报三种类型。何谓现报?此身造作善恶业,当生即受果报。何谓生报?此身造作善恶业,来生便受果报。何谓后报?此身造作善恶业,或经二生,或经三生……百生、千生乃至无数劫才受果报。所受何种果报没有必然规律,由心而感,心无定相,感事而应,因果感应的格局千变万化,报应有迟速先后的差异。然而,善恶赏罚终将会合,此乃任运自然之事。现实生活中常有行善罹祸、为恶得福的现象,是由于现生善业未报而昔世恶行始熟使然。所以,三世因果报应乃是广阔时空中的生命真相,如只是拘限于一生来考究,便很难明了善恶报应之理。

  远公深信神识不灭,三世轮转的生命理念,所以,深惧生死之苦,累劫轮转之痛,汲汲以求出离生死险道的路途。故而一闻净宗念佛法门,便一往情深,专注期生西方胜妙净土,永享常乐我净之妙乐。远公的这种心路历程,亦成为莲社的精神理念。这个理念充分体现在刘遗民领命所作的《西方发愿文》中。《西方发愿文》全文四百三十四个字,行文流畅,言简意赅,以和美的音韵、崇高的意境,抒发着对西方极乐世界由衷神往之忱,感人至深。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法门之心要
下一篇:“快餐式”的修行方式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八讲
 真善美慧的净土文化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阿弥陀佛与众生是父子关系
 《西方确指》了心无处所,方便福群生;四喻显净业法要
 《念佛圆通章》母子喻——念佛
 四十八大愿对凡夫众生的意义所在
 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西方确指》生死心切勿预计,远离求度之愿,心声相随
 对治瞋恨习气的秘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往生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和心一起散步[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7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财富的天律(梁乃崇)[栏目:佛教与经济]
 第二篇 实修 2.3.4 检查身心[栏目: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禅学与正信的佛教 二、佛教的基本原则[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精进禅修]
 佛教所说的‘业’是怎么回事?What role does kamma play in Buddhis..[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漫说《杂阿含》(卷七)~E 第172经(当断经)、第173经(过去当断经)[栏目:界定法师]
 减少痛苦[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1743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唐 静居撰)[栏目:09 注述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