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丛林出坡的意义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52

丛林出坡的意义
文/见穑法师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不同随宜施设,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其中,“出坡”不仅是维系僧团运作的重要制度,更是成就大众道业的胜妙福田。

  丛林,又称禅林,通常指禅宗寺院,取其草木不乱生长之义,表其中有规矩法度。如《大智度论》卷三载:僧众和合居住于一处,犹如大树聚集之丛林;又以芳香之栴檀木比喻佛门龙象所住之清净丛林,故亦称栴檀林;另据《大乘义章》记载,丛林能成就智慧、禅定等功德,故又称功德丛林。

  出坡,原称“普请”,指在丛林中普请大众令从事作务、劳役。《敕修清规》:“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安众处有必合资众力而办者。”最早始于佛陀时代,于每月初八、十五等日,会鸣犍椎总集众僧共为洒扫,直至唐代丛林制度确立,此法遍行各地,现代出坡之范围愈广,有动态之劳动坡务,也有较静态如文书、美工等工作,凡布施时间、体力、心力成就之劳务,皆称“出坡”。

  出坡普请,具多重意义。总合有二:一者,从利他中完成自利。藉由各种事务,服务利益大众,扩大心量,培养慈悲与智慧,亦能学习各项技能,所谓“菩萨从五明处学”;亦体会禅定心性之理,于动静之间磨炼,如六祖大师说:“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诸多禅宗开悟的祖师,皆是在挑柴运水中保任心性,累积福德资粮,待时节因缘至,出而大化众生。因此,出坡不仅是修福,更是成就道业的契机。二者,维系佛法,普利群生。大众上下合力、分工合作,团结一心,共同为弘扬佛法而贡献心力,因和合而力量大,使来道场的善信一见到庄严清净的环境就心生欢喜。此即度众之法,使众生对佛法起信,更种下清净善种子于八识田,将来必有果熟之时。

  唐朝禅宗百丈怀海禅师,创立清规以定丛林纲纪,设立出坡普请法,并以身作则,日日带领僧众下田耕种、参与农事。弟子见他年老,多次劝他休息,一日甚至暗中藏起他的锄具,禅师找不到农具,无法作务,当日便不肯用斋,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传于世。出坡乃长养福慧,培养精进勤奋、对事以真的精神,不论对道场抑或个人道业,皆是利益无量,吾人当把握因缘,于丛林中随众出坡,当做则做,当行则行,使如此之道风流传不朽。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了解丛林出坡的意义,不仅是去发心落实,更能乐在其中,不舍一小善,任何出坡作务的因缘都能积极发心,如得至宝一般珍贵。过去诸佛、祖师大德皆是由此累积福德,大众之中好修福,更如诸佛发愿:三千大千世界无不是我舍身之处!能以如此广大心量发心,无一处不是功德丛林,无一法而非最上乘法,最后契悟这念无念、无住、无为之心,就能成就“菩提觉法乐、涅槃寂静乐”之究竟大乐。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而不斜
下一篇:从细行中觉醒
 孝之终
 心念球赛的运动员
 和觉性做朋友
 共修的力量
 如何体达“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操之在己
 焚化炉
 破除小心眼,开阔心胸
 现代生活的暗室明灯
 化敌为友,怨亲平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栏目:楼宇烈教授]
 《心经》中的五蕴思想[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勇猛心易发 长远心难求[栏目:宽运法师]
 王骧陆居士全集 杀的问题[栏目:王骧陆居士]
 这样的福报,还是敌不过业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四十八、什么是六度?[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三论宗以“中道不二”为正观的原理(理净)[栏目:三论宗简介]
 请问法师,如何理解婴灵作祟的问题?[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栏目:杂阿含经白话译解·张西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