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扫地扫地扫心地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96

扫地扫地扫心地
文/见胆法师

  每日清晨,经行于鹿野园间,看见法师们专注地打扫落叶,深刻体会到“佛法贵行,不贵不行”之真理。所谓“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行者从事相上的出坡作务中,藉由扫除外在的尘垢,进而涤滤自心烦恼垢,正是修行用功的入处。

  周利槃特是佛陀的弟子,由于资质鲁钝,常受到别人的嘲笑,所以佛陀教他于扫地时背诵“扫帚”二字。虽是简单的两个字,但他却记前忘后、记后忘前,想到“扫”就忘了“帚”,想到“帚”就忘了“扫”,因此苦恼不堪。于是佛陀慈悲地告诉他:“‘扫帚’的意义就是去除尘垢。想想看,你诵‘扫帚’二字的目的是什么呢?”周利槃特依佛陀的教导思惟着:“什么是尘垢呢?灰土瓦砾是尘垢;什么是去除呢?去除就是清净。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们,除了扫除外面的尘垢外,还要去除心当中的尘垢,烦恼除尽,智慧自然就会开显。”周利槃特就这样不断地重虑缘真,最后一念相应慧,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大智度论》云:“一心正念,速得道果。”只要我们安住正念,即使外表看起来极为平常的扫地工作,也能成为平凡中的不平凡。有一天,佛陀走在逝多林中,看到满地的落叶,所以希望藉此因缘,让大家广修福德,种清净因,于是拿起扫把准备扫地。弟子们心想:“出家修行是以佛身为己身,佛陀处处以身作则,他的一举一动背后都富有深义,所以我们应该随即跟进。”于是大家马上拿起扫把,跟着佛陀一起扫地。慈悲的佛陀应机施教说:“扫地可以获得五种最胜利益:一、使自心得清净。二、使他人得清净心。三、令诸天欢喜。四、种下正业之因。五、此生结束后生往天上。”大众听完佛陀开示,没想到像扫地这么平凡的事,都能有这么殊胜的功德,于是满心欢喜扫除地上的尘垢,使它回复原本的清净。

  如果我们能以清净心扫地,所获功德利益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可以获得福德呢?《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诸菩萨以真空妙有心、不动心、智慧心、无住心勤修六度,万行具足,所以感召福德庄严。

  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所以我们以时间及体力扫地是布施,扫地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是持戒,能够不畏风吹日晒及体力的消耗是忍辱,身心不懈怠地在扫地这件事上是精进,一心专注是禅定,修善法不执着善法,最后无住生心是智慧。因此,以菩萨六度之因心扫地,必能获福深广。

  佛法有事有理,出坡作务外修事相上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唯有福德、功德兼具,事理一如,才是出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除此,我们还要广行菩萨道,进一步发愿回向:“扫除尘垢,当愿众生,眼根清净,常登觉地。净除心垢,当愿众生,永断习气,一尘不立。”如此以愿导行,不仅自利,亦能利他,必能回归清净自性,成就庄严净土。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至诚
下一篇:如来的忍辱柔和衣
 当观时节因缘
 生命学堂
 终生受用的财富
 六根门头即下手处
 做众生的良朋益友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
 心存慈悲 广结善缘
 涓水长流是道心
 信为道源功德母
 成就他人,庄严自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无碍辩才[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走一条看似艰辛,却是最美好的道路[栏目:法藏法师]
 出家的生活[栏目:守培法师]
 地藏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八[栏目:龙树菩萨]
 难行能行[栏目:圣旭法师]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门经[栏目:秽迹金刚·所依经典]
 不能担忧功夫未成而影响往生[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业力控制你的命运[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人死如灯灭,根本没有轮回。这样的说法对吗?[栏目:四龙吞珠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