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中,依止修观之义,其概要为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0
【第三二六则】
问:菩提道次第中,依止修观之义,其概要为何?
答:先修止后乃修观,诸经论多如是说。此等意趣,非说先不缘无我,随缘一种所缘,生奢摩他已,后缘无我修习,名毗钵舍那。以止观一道,非由所缘分故(设解者谓缘佛像、种字等为止,缘空性义为观,以所缘不同而分止观,此不应理。)般若教授论亦说:“缘二取空性,先生奢摩他,后仍缘彼性,以“观察修”生毗钵舍那故。”若是未先得奢摩他(止),今新修者,除专注任何一种所缘外,不可于所缘境多相观察而修。以如前修即能成办,若如后修,必不能成奢摩他故。诸先已得奢摩他者,较但如前安住而修,若能于如所有性,或尽所有性,随所修义,以慧思择观察而修,其后能引最胜心一境性妙三摩地。如此所成最极有力心一境性妙三摩地,前(专注一境)不能办,故称赞观修也。但此修法,是先求止,后依于止修观之法。如无我义所缘,可作止观二种不同修法,理由即此。虽般若教授论说:“于引生缘如所有性止观之前,先当引生瑜伽师地所说缘尽所有性之止观。”今如寂天与莲花戒等所许,先修随一奢摩他(止)已,即可修观,复是缘如所有性之毗钵舍那(观)。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如是次第修止观法,是依大小何乘?
下一篇:
得相似中观时,当入何道位?
以发心轨则受法,以何身为增受与不增受?
智意於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试言定中修如虚空之概要。
问:应如何认识止道与观道之差别,及其要义?
经中有残害佛法者,不可与慈之文,应如何理解?
知苦谛已,生起求解脱之心,何以不於苦谛后,即说灭谛?
地狱之苦,何故那般长永剧烈?
关於二种教授,云何“七因果摄自他换,自他换不摄七因果”?
吾人每以百数之中,自有一二乃金刚大持所化现者,凡所遇诸师,宁即金刚大持..
应如何令所受皈依戒条,如法而得清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届: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张宏凯)
[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无生果─阿罗汉果
[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八十二、佛教弟子的婚礼
[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原文
[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龙钦心髓 大圆满普贤智慧界续》之前行
[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星期五
[栏目:哼哈一如说]
做人的佛法 忍辱是种大修养
[栏目:做人的佛法]
藏密的弥陀往生法——破瓦法简介(止贡噶举安阳仁波切)
[栏目:颇瓦法[往生法]]
慈悲之道
[栏目:修行笔记]
子元法师(张家提)
[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