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每度摄六度,如以布施应如何摄六度而修学?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1
  【第一七七则】
  问:每度摄六度,如以布施应如何摄六度而修学?
  答:自行布施回向于他,令他亦能布施,而得圆满佛位,称布施之布施;自行布施,同时修十善法戒,不杂远离自利之心,小乘作意,称施之戒;自行布施,受者反残害我,为大义故,而能忍之,称施之忍;自行布施,而令善根向上增长,称施之进;自行布施,不杂小乘回向,称施之定;施时达三:轮性空,了如幻义,称施之慧。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所施之身、受用、善根,应如何修学舍、护、净、增?
下一篇:应圆满具足六种正学而施,何谓六种正学?
 大乘发心功德有何种?每种有何要义?
 精进於身心生起之法?
 如上知业决定增长、不作不得、作已不失等理,当先於业果之理如何生起决定,..
 应如何决定了知自性之我与蕴非一之理(即决定破除一品之要)?
 於身心如何生起静处之法?
 我与自性,乃无明耽着之境,是所应断。此于依道断,依理断二者中属何种?..
 问:应如何认识止道与观道之差别,及其要义?
 何谓慈梵福报?
 依自宗止观双运之法,应是如何?
 苦集是所舍,灭这是所取,然集是因,苦是果,何故颠倒而说,先果(苦)后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既然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总是老实人遭遇不幸?[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十六)禅的形而上基础[栏目:禅学的黄金时代]
 佛家逻辑通论 第七章 表诠和遮诠、全分和一分[栏目:郑伟宏教授]
 中秋独坐[栏目:超然法师诗偈·旧体诗小集 ]
 止静念佛很怕着魔,怎样消除魔障?[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三[栏目:龙树菩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一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般若与禅观[栏目:洪修平教授]
 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栏目:冯学成居士]
 请简述修行的目的为何?如何达到修行目的?[栏目:上师瑜伽精要之每日一问]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