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舍不舍之理?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0
  【第一七五则】
  问:舍不舍之理?
  答:一,就时门不应舍:具悲心证空性菩萨施肢如砍树枝(与根本无关,无痛苦感觉),凡夫菩萨须视其能否为我大悲助缘,须合机,否则不施(又比丘过午不食,故不应夜间施与)。以通权为变,不为大事,不应以生命肢节布施。
  二,就求者门不应舍:如外道欲毁内道,来求经籍,不应施;又疯狂者不如理求乞不应施;不饮酒者,不应施之以酒;不应以父母施人(非布施物);又损害有情之房舍地方田土等物不应施;又布施物中,有生物者,不应施;出家众受戒之三衣不应施;上师特赐之三宝物(如佛像等),不应施;非密宗法器,不应施与密法(法施);毒物(如鸦片)、兵器、恶咒等不应施(然如以毒疗病,或以兵器防护彼者亦可施)。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应圆满具足六种正学而施,何谓六种正学?
下一篇:施不应行法?
 甘丹派大德说:“上者一渡非二涉,从初即可入大乘。”应如何理解此义?..
 修不清净,心不入道,症结安在?以何对治?
 依师“加行依止法”究为何种?
 试言定中修如虚空之概要。
 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
 应如何使此心对於戒学乐从,而非勉强?
 布施应遮止何种心?
 上师即佛有何经教明文作证?
 云何萨迦邪见,分我及我所二种,及其与我执之差别?
 若忍、若乐、苦觉、若见、若观.有认为皆『观』之异名,即是观量.是否应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说没有比皈依法更大、更重要的法?[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