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支那堪布大乘和尚引经说:“于施等六度,现行耽着...”如是等处.当作何解?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96
  【第一五八则】
  问:支那堪布大乘和尚引经说:“于施等六度,现行耽着,是魔之业。”三蕴经亦说:“由堕所缘而行布施.及执戒为胜,守护戒等,彼等一切,皆当忏悔。”梵问经说:“尽其所有一切行之观察者,分别也.无分别者,菩提也。”如是等处.当作何解?
  答:如是等处,不应误解。初之义者,由于二我颠倒耽着,而发起行施等者,以不清净,说为魔业。非谓施等,即为魔业。若不尔者,说堕所缘而施,则不须堕于所缘,理应总说布施当忏悔,然不如是而说故耳。此修次末编中,作如是答覆之理,极为重要!又梵问经义,彼经尔时,是观察生住等时,说施等于真实不生;谓分别者,唯是安立之意,非说不依彼等,而当弃舍。此亦为修次末编所作答覆。总之,以一分道品,不足之义,如集经论亦说:“离善巧方便之菩萨,不应于甚深法性精进勤修。”明显说之,秘密不可思议经亦说:“善男子,譬如烈火,从因而燃,因若无者,则当息灭。如是从所缘而心然,若无所缘,心则寂灭。善巧方便菩萨,以清净波罗密多,了知寂灭所缘,于善根所缘,亦不寂灭;于烦恼所缘,亦不生起;于波罗密多所缘,亦为安住;于安性所缘,亦为分别;于一切有情,以大悲心,于所缘亦观也。”谓于别别所说无缘有缘,须判别也。如是于烦恼及执相之缚须缓;学处之绳则须紧;于性遮二罪须坏;于诸善业则不须坏;故以学处拘束,与为执相之缚,二者不同。守戒而缓,及我执之缚而缓,二者亦不同。坏与解脱等义,亦应善为观察。莲花戒大师破“不作意”之理者,谓住于抉择胜义理之见上,于任何亦不作意,专注一趣而修者,非其所破;若非住于抉择胜义理之见,而心不行动,任何亦不分别而住,为修空性者,是所破也。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恩师说:“破支那堪布,应知其与教相违、与理相违、自语相违。”当如何知其此等相违?
下一篇:若谓:“非废止施等诸度,唯修慧而施等自具...”作此言时,当作何解?
 戒之自性(即何者是戒)?
 如何分别二谛之数?
 何为诸修之首?
 六力之概要?
 应如何决定了知自性之我与蕴非一之理(即决定破除一品之要)?
 何者为精进之自性?
 问:真实成止之量?
 任何修法,均有二种修法,即“皆贡”(观察修法),与“觉贡”(决断修法)..
 由何而知定入恶趣?怎样才能断生恶趣苦因?
 于十种对境,应具何种殊胜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永恒的智慧[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华山游·4首[栏目:成峰法师]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栏目:佛网文摘]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九章 六祖出家[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如何免除世界灾难[栏目:仁焕法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十三、广六位心所──遍行与别境[栏目:韩镜清教授]
 最具魅力[栏目:禅话禅画]
 《西方确指》最忌是夹杂、培育仁慈善心[栏目:大安法师]
 相应24经 不如理作意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回归之路(释传界 式叉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