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9
【第五○则】
问:由何而决知定死之义,及此中心要?
答:由三因而决知定死:
一因,思死王必来,任何法不能避免。无常集中说:“佛及辟支佛及依侍佛前的诸阿罗汉声闻等圣者,身尚必坏。”又说:“相好金刚不死身(佛),须现无常应舍相,何况普身如蕉树,欲坚不坏何可得。”又说:“空中、海中、山中,死王若来,不能逃避(如释迦种)。任于何时,无论生于初劫、中劫或末劫,任住何地,任受何身(或天等身),皆不能避免一死。避免方法,无论以神通力、财宝力、药力、咒力、大势力皆不能避免。”有问:西藏密法何以有长寿法?此但以佛力、法力遮非时死,真死果现前,长寿佛亦不能救。
二因,思寿命无增有减。入行论说:“昼夜无有住,此寿常坏灭,无有余可增,我岂能不死。”前三句说定死之因,末句是说决定死。此外再思如明灯颂自释中所说:织布、被杀死囚、畜牲,及秋云、空电、瀑流等喻,反覆细思,务令此心生起感动,不欲放逸片刻。
三因,思虽存在时,亦无暇修法。无暇修法,非定死原因,但言放逸,乃退一步言,纵未死亦无暇,现放逸以趋向于定死。大德敦伯殊默说:“未知修法二十年,欲修欲修二十年,不能不能二十年,消耗一生之传记,如是而已。”少时心在父母,壮时心在妻室,老时心在儿孙,一生之中何时修法。纵有能修之二十年,又除夜间一半,昼间除饮食便溺等不可少之事,所余修时,不及未修时多。六十岁以后,已无多大精力从事于修了。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
由何而决知死期无定,及此中心要?
下一篇:
不修念死之过患,与修念死之胜利,各有何种?
我与自性,乃无明耽着之境,是所应断。此于依道断,依理断二者中属何种?..
何谓真实皈依?
云何为[心所作空]、[一分空]、[无义空]等?
菩提愿心学处,分舍与退二种,应如何抉择?
如是次第修止观法,是依大小何乘?
回向 版权说明
何者为智慧之自性?
得远离沉掉,入定出定皆得圆满殊胜轻安之三摩地,究於五道,属何道呢?..
既知难得,得已且具大义之暇满人身,今既获得,应如何作取舍?
或问菩萨岂非未具真实明显现证空性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奇人谭
[栏目:星云法师]
“自性”如何呈现——《六祖法宝坛经》的开示及其现代意义(唐忠毛)
[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中台禅寺八十六年度腊八精进禅七 86.1.16─86.1.23
[栏目:惟觉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