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惜福积福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83

惜福积福

文/释本性

    昨午,我陪远道而来的同参用斋于某素食馆。邻桌有一青年,一人独享七菜一汤。他仅吃约半,便结账,扬长而去。同修感叹:不惜福,会折福啊。

    是啊,佛门有谓:一粒米,大如山。因为,他是天地之献,因缘之结,来之不易呀。因此,古人总是劝慰我们,要珍惜粒米缕丝,珍视福德。

    早年,曾追随过一些德高望重的佛门前辈,如茗山长老。在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求学时,他是我们的常务副院长。我们发现,在过堂用斋时,他总是把碗里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丝粒不剩。

    福建佛学院的圆拙长老,我虽没有追随过,但因开会、探望等机缘,也时有接触。有几次,见其用斋,也是如此,饭菜丝粒不浪费。

    圆拙长老,在着装即衣着上,也非常节俭。每次见他,总是穿着那么一两件灰灰旧旧甚至破破的僧衣。

    在这点上,我想,圆拙长老除了本着谨守佛教精神外,一定也受着其恩师弘一大师的影响。我们看资料,会知道,大师总是穿着灰灰旧旧破破的僧衣,即便圆寂时,也是这样。

    可见,惜福,在佛教,既是一种美的德,也是一种美的格,我想,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

    作为僧人,或普罗大众,真应依之信受奉行。我相信,福报,定是由此而积,福德也定会由此而增。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公私分明
下一篇:语言的方便妙用
 空性的现实意义
 你可知道你是谁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行脚参学与交通工具
 结缘、分享
 朝圣普陀山
 弥勒佛的当来下生
 信仰与道德应是终生的教育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日落西方,日出东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栏目:惟贤法师]
 上乘根性人如何观修法报化三身——再读《坛经》有感[栏目:超然法师]
 知道“我”的不存在才是看破[栏目:达真堪布]
 以「我」为中心,就是一切苦的来源[栏目:法藏法师]
 一棵摇钱树[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相应14经 贫穷经[栏目:相应部 11.帝释相应]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四)以慈心饶益众生[栏目:圣者言教]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栏目:观辉居士]
 中观宗“不许诸法有自相”的问题(法尊法师)[栏目:中观宗文集]
 六祖坛经讲记 序 题前概说[栏目:演培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