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漫话“吃茶去”
 
{返回 蔡日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94

漫话“吃茶去”

蔡日新

    “吃茶去”是唐代赵州禅师的一则公案,它成了此后丛林的美谈。据《景德录》所载,赵州在南泉处开悟后便杖锡云游,过着“无处青山不道场的云水生活。直至晚年,他才在赵州观音院住下。有一天,一位禅僧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曾到过这里没有?“那位禅僧道:”到过。“赵州说:”吃茶去。“赵州又问另一位禅僧:”到过这里没有?“这僧说:”没到过。“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了后疑惑不解,便问赵州:”为什么到过这里的吃茶,不曾到过这里的也吃茶?“赵州立即唤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你也吃茶去!“这便是”赵州茶“这则公案的缘起。

      这句”吃茶去“乍看是一句极为平常的话,但在这平常至极的话语中,却蕴含了赵州禅僧无碍的平等心。在赵州禅师那里,无论是曾到者、新到者、还是院主,都一律只是”吃茶“。一杯茶正是禅师平常心的所在。在赵州禅师眼里,根本就不存在资历的深浅与级别的高低,那人人具有的悟性是平等的。他以极为平常的一杯茶,消除了院主心里所执着的等级观念,激发院主自觉的悟性,从而使其心灵超越自我,进入出离荣辱、悲欢、爱憎等分别心的禅悦中。在赵州禅师那极为寻常的句下,蕴含了如此超越理性的智慧,今天我们品味其旨,似乎仍可以获得几分法喜。

      在未参这则公案之前,笔者也曾有过许多气盛而又幼稚得可笑的事,记得许多年前,我曾携一外地友人去参观岳麓书院,当我见到书院的进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八个字,便大不以为然,甚至还为它每比各缀上三个字,成了”惟楚有材惟晋用①,于斯为盛于此衰“,以相调侃。原因是此联除了内容等于口号以外,而且每比仅四字,就有三字不合对仗(其中”楚“为名词,而”斯“为代词;”有“应该对”无“;”材“为名词,而”盛“为形容词。这样就有三字失对)。如此楹联,悬之书院,岂不有辱三湘斯文!而今想起这件事来,颇觉得当时真是幼稚可笑,若是现在见到此联,我便会淡然一笑,说:”吃茶去!“

      天下万事纷然,各呈差异,如果人们以各自执着的分别心去衡量它们,他们就会觉得一切都不顺眼、不遂心。若果以”赵州茶“式的平常心去观照人间的万事,你便会觉得一切现成,本来如此,”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果真识得了此意,便也可以品得出赵州茶的几分禅味来。
     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返回 蔡日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皇道悟禅师述略
下一篇:略谈从禅修中体验禅法
 沩仰禅法述略
 车前草
 见道与护持
 占有并不是爱美的表现
 对永嘉山居禅观的思考——读《永嘉集·劝友人书》
 磨镜台前的遐思
 禅课赘语
 对折梅的感喟
 对岳麓山鸟语林的沉思
 禅话二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代中国商人的佛学情结:“我经商,我信佛”[栏目:佛教与经济]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七)[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慈悲药师宝忏[栏目:药师佛·显宗经忏仪轨]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V. 穿著袈裟等时的正知[栏目:菩提长老]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74 自杀[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百论释义破一品第三[栏目:其它]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三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修持上师瑜伽法的义理[栏目:上师瑜伽·为何修持]
 《寿康宝鉴》序[栏目:寿康宝鉴·白话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