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04-087爱与心的对话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7

爱与心的对话—一         海涛   辑

1.藉由无条件地爱自己,你证明了爱的存在。而且,当你这样做时,你会吸引许多无条件爱你的人进入你生命里。

2.无条件的爱,这种经验必须从你的内心开始,而不是向别人索求来的。

3.真爱不会改变,它的存在丝毫不受爱的外在形式所限。

4.爱,只能存于平等的关系中;爱不会勒索,不须讨价还价。

5.拥有开放的心灵,表示你能以平等心态接近别人,寻找双方共同的立足点,开启你与他人亲密交心的机会。

6.想拥有一颗开放的心灵,你需要慈悲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并宽恕过去的种种。

7.宽恕有如一盏探照灯,把光明带入个人和社会的黑暗隐密角落。

8.慈悲与宽恕,是上天赐你的永恒礼物,它不是突然从天而降,也不会被任意撤回,它一直都在那里。仅仅这一份礼物,便足以将你由眼前的苦难中解救出。

9.宽恕是唯一不求回报的礼物,也是唯一在施与受之际,不带给人罪恶感的礼物。

10.每当你开启或关闭自己的心灵时,通往爱的门也会随之开启或随之关闭。一颗开放的心灵,能为爱开启一扇大门。

11.释放那些欺负你的人吧!为他们祈福,不要用报复的念头捆绑他们。用爱和鼓励的话语,温柔地释放他们。

12.每宽恕一次,你就解除了你加诸于爱的一个限制。每宽恕一次,你心中的爱就更深地觉醒了一点。

13.想要进入恩典的圈子,你必须爱自己,也爱别人;若想进入恐惧的圈子,你只须拒绝爱自己和爱别人。

14.心存感激的人,不容易想起自己遭人剥削的经验;而心怀怨怼的人,则不容易感受到天地厚爱的经验。

15.爱有拯救的力量,而怨恨只会招来诅咒。
 
爱与心的对话—二         海涛   辑

1.感恩,就是决心在万事万物中体会上天的爱,作此选择的人,不可能活得凄惨忧愁的。因为感恩的抉择必会带来快乐,正如忘恩的抉择会带来不幸,让人消沉。

2.恐惧只不过是缺乏爱,匮乏只不过缺乏富裕,怨恨则是缺乏感恩。

3.心灵一旦敞开,自然会注满爱,而不论施予或接受,它的能力从不受制于外在条件。施予之时,毫不期待回报,因为施予本身成了最好的礼物。

4.奇迹源自于爱。凭着爱心激发出来的解决方案,其效益必然无远弗届;而爱的愿力,也就是平等相待的愿力,正是奇迹发生的必备要素。

5.给予别人所需要的爱,你心里的爱自然就随之加深;你若吝惜付出爱,那么,爱对你也会显得愈来愈遥远。

6.别再吝惜你的爱了,随缘施予,你就会领受到无限的爱,那原本即是上天恩赐的权利。

7.你给予愈多的爱,就会引来愈多的爱,因为你的爱会把你导入爱的磁场;你的付出也一样,会将你导入更加富裕的磁场。

8.一个感受不到爱的人,是无法给予爱的。

9.在你的生命感到有所欠缺之处,那就是最需要爱的地方;当你感到某种不满足之际,那也往往是你吝惜不给别人爱和支持的时刻。

10.爱无法挑选它的被爱,或决定何时去爱。爱,时时刻刻都延伸到每个生命,它是无条件的,所以才能说爱是「超越一切形象」的。

11.爱,只能透过一颗开放的心来表达。开放的心并非一种心理技巧,而是超越所有观念界定的一种愿心。

12.世上没有不值得你宽恕的人,也没有不值得你爱的人,学习慈悲必须深入这一层面。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4-086《念佛法语》辑要
下一篇:04-088《福德智慧经典》辑要
 04-090《大宝积经》之出家戒法辑要
 04-075慈悲的实践
 04-018心安理得
 04-012《大集经》障碍大乘之不善法
 04-050忍辱的智慧
 04-113《施饿鬼诸利益事》
 04-068《四愿经》辑要
 04-047佛陀的格言
 04-104《净宗法语摘录》
 04-051修行法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愿意往生就等于愿意奉献[栏目:仁焕法师]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9.仁者之剑[栏目:善祥法师]
 简要熏香文[栏目:仪轨]
 做不到,那个不是真信[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9)[栏目:傅味琴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二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栏目:徐文明教授]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七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纪念美国国庆做真正佛教徒 Celebrating American Independence Day..[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方外之爱[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