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知足常乐的人生(惟觉法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2

知足常乐的人生

惟觉法师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人的“生命”。人有了正智、净智,生活一定非常的踏实与丰富,生命也是无穷尽的。
    我们要如何把“禅”的道理落实在生活里?首先,必须保持着“知足常乐”的态度。“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会不会阻滞社会的进步?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敬业乐群”。
    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你找到一个工作以后,你所想的是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所谓“这山望到那山高”,当你所想的就是这些的时候,你的烦恼就产生了。如果你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的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佛法上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报恩。报谁的恩?报父母、师长、社会和国家的恩。为什么?我们从出生到学业成就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的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有谋生的技能与知识;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工作和安定,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就不能成就,这些人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我们能不感恩和报恩吗?
    再者就是我们还要有“好事给他人”、“坏事给自己”的认识,什么是“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等人,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人民与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与大众分享。什么是“坏事给自己”?当你碰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应该仔细地自我检讨失败的原因,并找出缺点加以改进,不要责怪或归罪给大众。这些道理弄懂了,我们的心就会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摘自《见性成佛》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人生真谛祛除贪欲(正言)
下一篇:佛陀常证此心丹
 学步拾零(惟虔)
 寒山子研究综述
 当代高僧忏云法师(慎独)
 好好活着(刘墉)
 幸福的宝藏(智愿)
 不寐因果自说(成兆文)
 问“道”(释明道)
 学会从失去中得到(思齐)
 我对安祥禅的体会(斯朋锡)
 护生原为天下安——读《印光大师文钞》有感(慎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破瓦法的传承与开示(达真堪布)[栏目:颇瓦法[往生法]]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一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三千界内演妙法 灵山胜会见真如[栏目:宽运法师]
 《法华经》讲座 二[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心清净了没有不往生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劝人为善的智慧[栏目:蔡礼旭老师]
 与心对话 第五章 精进 1 欲成就者小贪[栏目: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上了壮胆课程,经常神志不清。请开示[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待产的蛾[栏目:哼哈一如说]
 海云继梦解华严 菩萨问明品讲记 - 第六章 善谛听![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