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生命的本质(达摩难陀)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8

生命的本质

达摩难陀 

  释尊正视痛苦与快乐的本质,这不是未启蒙的心可以看见的。通常,大部份的人不愿面对生命的真实面貌,往往藉由白日梦或幻想,以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很多人从来看不见、不明了、甚至不在乎去寻找生命的真相,反而比较喜欢生活在平凡乏味的世界里。
  假如我们检讨一下人性,很明显的可以发现到人性充满缺陷,每个生物,不管是人或其他生物均为永无止尽的生存之战而挣扎,虽有短暂的快乐,但同时也伴随病痛的侵袭、年老及死亡。
  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兼哲学家歌德曾说过:“假如让他算算这一生中快乐的日子的话,加起来不到两个星期。”
  不管我们如何巧妙的安排、组织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只要世界存在,即使是最好的人,还是难逃苦难;即使我们拥有财富,避免生活的刺激,却也躲不过死亡,我们的肉体终将分解。必死的命运是人世上不变的法则,生存的终结是死亡,这个念头对无知的人而言,是难以容忍的,他们沉于享乐,并误认为生命是永恒的。
  拒绝认清真相,接受生命(如年老、死亡)的真理,到头来人必定吃足苦头。唯有念及死亡的必然,以及保持正直不阿的心态,必定能够赋予人勇气,去过有意义的生活,并在悲伤或面临死亡的刹那间保持镇定。
  贪欲像影子般跟随人的一生。在婴孩时期,就必须承担责任;在成年时期,更在养家活口的重责中挣扎,而晚年的生活又充满病痛、虚弱、依赖、孤独、受苦乃至死亡,这就是所有人类的命运。
  当一个过客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期待安全感或追寻永恒的快乐是极其愚蠢的。人为了一丝快乐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获得永久的快乐就必须放弃易逝的享乐;若人要结束痛苦,须将私心连根拔除,并学习惜福。

摘自《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两种走法(释贤书)
下一篇: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释清净)
 净宗起教因缘(魏磊)
 传灯法会仪轨
 佛法本现成(林新居)
 面对新环境 适应新环境(海天)
 一诚法师与江西佛教(欧阳镇)
 “摩诃萨”的七种意思(宣化上人)
 学佛的现实意义(林世敏)
 芸芸众生(戴胜德)
 常行三昧(心悟)
 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演培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伽经 如来无常品第五[栏目:白话佛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四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第六十 无戏论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电视上可以作皈依仪式吗?(传喜法师)[栏目:三皈五戒]
 十指现灯—僧洪电[栏目:文殊菩萨的故事]
 高级佛学教本 第廿六课 真言宗 (四)[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六 (1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供灯[栏目:法王小故事]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藏传佛教是否会受到其他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证阿罗汉容易吗?Is it difficult or easy to be an arahant?[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