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月到中秋(净慧)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4

月到中秋

净慧

    今天是中秋节,古语说:“月到中秋分外圆”,所以这是一个象征圆满和团聚的节日。今天是阴雨天,看不见月亮,正如宋代诗人苏拭《水调歌头》中写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天上的月亮,一月圆一次。我们的人生,在一个月中还未必能有一次感到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刻。因此,人生应该说是不圆满的,欢乐时少,团圆时少,自己感到满足时少,一年365天往往是在苦苦恼恼、不顺心、不如意中度过的。人生的痛苦与不幸伴随着我们现有的生命一起诞生。这种痛苦在襁袍中已有感受,但无从记忆,从出生到记事这段时间的苦已回忆不起来了。但人生的苦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任何人面对苦都是平等的。
    人生既然是这样痛苦,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呢?觉悟的关键在于明白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存在,都是缘生缘灭的。能这样观察问题,就可以看得淡一点、空一点,于是痛苦就会少一点,也就会多一点满足感。“满足感”是人的一种修养,在利益面前,不贪得无厌,时刻想到还有别人,将心比心,这样就容易感到满足。这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思想。在别人利益上,要感到满足;但在工作之中,在为大众奉献时,不但不能满足,还要积极进取。只有时时刻刻想到别人的存在,想到别人对于我们的奉献,才能真正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而更激励我们努力为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佛教是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生活、思想、生命的种种苦恼,使人们活得潇洒、自在、安祥,这对现实社会人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信仰佛教或爱好佛教,都会从中得到受用;若是对佛教有反感,认为佛教是迷信的、消极的,则不会有受用。在我们这个很不圆满世界,只有佛陀是最圆满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皈依佛,就是要皈依佛的这种圆满的境界。佛在哪里?在我们心中。我们只有从心中觉悟:才能美满自在。现在电影、电视上把佛陀描述成法力无边的神,事实上很多人也将佛当作神来膜拜。佛是具备无边的法力,我们每个人心中也同样具备这种能量,只要真正觉醒,息灭烦恼,打开枷锁,心灵彻底解放。能量也能释放出来,自然也就神通广大,搞电影、电视艺术创造的人,不能真正明白佛教的意义是什么,也就不可能从正面表现佛教的面目,于是引导人们误解佛教。看到我们的人民精神食粮是这么匮乏,民族意思是这么消沉,古老文明无人问津,我心里很沉重。我很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佛教存在的积极意义。

摘自《柏林禅话》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珠长短的意义
下一篇:不受第二支箭的苦(郭惠珍)
 知足常乐(东篱下)
 脚踏实地修戒定慧(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风雪中的行脚僧
 净人与净土(圆明)
 佛教文学的奇葩--佛教楹联(阿莲)
 讲经要以种种方便与听者的思想契合(如一法师)
 把握当下(存润)
 乐在当下(明巍)
 一朝风月(周莉)
 永嘉大师的“半句偈”(曾承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南通钱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见性成佛 第三天[栏目:如本法师]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讲 忏悔罪业品[栏目:卓格多杰仁波切]
 菩萨精进波罗密[栏目:精进]
 为交通人员祈愿文[栏目:社会·职业篇]
 释迦牟尼佛一共传了三次*轮,都是哪三次?[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相应87经 跋迦梨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安居第五日:照了觉知自他现行是为觉悟方便[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佛教入门 二十二·声闻乘简释[栏目:佛教入门]
 《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以〈方便品〉与〈寿量品〉为主(心皓法师)[栏目:天台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