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知足心常乐(慎独)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5

知足心常乐 

慎独

  佛教主张人凡事要知足,认为一个人只有知足才是幸福安乐之法。如:《佛遗教经》云:“知足之法,即是福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人能做到事事知足了,你就能控制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做到平淡自足。人生的起起落落,欲望是其根源。因此,自我控制的层次,亦可视为个人修持成就之指标,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自然就得不到安详。
  人就是欲望太多,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我们如果能在每一刹那自我关照、自我控制,长养智慧与安详。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攀缘,离开千切执善,则能拥有统一和谐的心灵,幸福也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了。
  但人往往是知多知少难知足,就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要了木梳要木盆,要了木盆要木屋,要了木屋要皇宫,要来要去一场空。
  与老太婆异曲同工的还有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但收成却很少。一位官员可怜农夫的遭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断往前跑,他跑过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归他。
  于是,农夫兴奋地向前跑,一直跑,不停地向前跑累了,想停下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儿女,需要更大的土地来耕作、来赚钱,他又拼命地在往前跑,最后农夫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
  可是,农夫又想到将来自己年纪大,可能乏人照顾,需要钱,就再打起精神,气喘不已,再奋力向前跑。
  最后,他体力不支,咚地一声倒在地上死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可以说是能让人丰衣足食。生活中有这么多令人幸福的东西,可我们却变得越来越不幸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颗知足的心。有了贪恋,就永远不知满足 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因此,一颗知足的心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宁静,真正的幸福。

摘自《南山梵音》2009年第4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出家与个性(净宗)
下一篇:线条意味的生命感(陈一)
 心念转身,一池莲花(安镜如)
 谈谈汉、藏佛教的沟通 同源异流(桑周扎喜)
 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江子)
 八风吹不动
 找到尽未来际的幸福(普仁法师)
 听寒山寺钟声的联想(悟圆)
 劝继续忏悔念佛求生(黄念祖)
 孤独的智慧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竹山秀)
 禅茶一味(胡春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九)[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七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有了钱,什么疾病都来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往生论注讲记(五)[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有一位居士年约五十,显密均通,还通梵文,并已弘法多年。后期听闻老法师...[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犯邪淫之恶报故事四则[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