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新译散体二十颂
 
{返回 韩廷杰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14

新译散体二十颂

韩廷杰

1.因为外境是虚幻不实的,这就是唯识。就象是患目瞖者看到的头发、月亮等一样。

2.如果是识而无外境,处时决定,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

3.成就处等决定如梦,相续不决定又如饿鬼,当众生都见脓河等的时候。

4.如梦损有用。而且,一切如地狱,当见到狱卒等的时候,他们能做逼害事。

5.如生于天上的傍生,地狱中并非如此。所以,傍生鬼并不经受人们所知的那种痛苦。

6.假如是由于业力,使异大种生于这里,有这样的转变。既然是这件事被允许,为什么不允许是识的转变呢?

7.余处的习气,执余处有果。由于什么原因,不允许有习气的处所有果呢?

8.依彼所化生,从密意力所说色等处的存在性,如化生有情。

9.出于自己种子的识,有某种东西之影像在转。因为有两种处性,所以牟尼说过,属于这种影像的东西是两种。

10.因为这样,即入数取趣无我。因所执有我,要入法无我,还需其他教诲。

11.外境不是一个极微,也不是多个极微,也不是和合。所以,极微不能成立。

12.假如极微与六合结合在一起,一应成六分,假如与六在同一处性,聚应如极微一样大小。

13.既然极微没有合,当其相聚的时候,是谁的合呢?或其相合不能成立,这不是由于没有方分性。

14.极微有方分,就不应当结合为一性。如果没有方分,怎能有影障呢?假若是聚,就是不异无二。

15.在一体性之中,就没有渐次之行。如果是同时,就没有至与不至。也没有很多间事,就不应当有看不见的细物。

16.现觉就像处于梦境等的情况之中,当有现觉的时候,这种外境是看不见的,怎能认可有境的现量性呢?

17.如说似境之识,从此即有忆念。梦中所见境界是没有的,不醒不知。

18.由于展转增上性,相互之识成决定。心由睡眠坏,在梦中与觉时,其果不同。

19.由于出自他识的殊胜之转变,才有死亡产生。就象是由于鬼等的意力,令人失念等。

20.弹咤迦森林的空性,怎能是由于仙人发怒呢?意罚为大罪,云何由此成?

21.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就如自心智,由于不知,就如佛境一样。

22.我随自己之能,成立唯识性。要全面成立起唯识性,就是佛境,是不可思议的。


{返回 韩廷杰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下一篇:散体《唯识三十颂》
 佛教与和谐
 新译散体二十颂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阿赖耶识探源
 说杀生
 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
 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
 寒山诗赏析
 《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散体《唯识三十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受贿滥判,减福损寿[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三十三世 牛头智岩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第二章 求学时代的暗示[栏目:影尘回忆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栏目:月溪法师]
 好声音 来自自己生活的宽阔[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楞严经述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陆西星)[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您有没有看过《楞严经》和《法华经》?藏传佛教里有没有这两部经?[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多闻,多闻,还是多闻[栏目:济群法师]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四十四 常以慈悲念一切[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大智慧与小聪明的区别[栏目:万行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