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华雨集第四册 八、苦痛与知识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1

八、苦痛与知识
──二十八年在汉院佛学座谈会──

  厌苦求乐,是生物的特征,是文明进展的动力。人类不断地发出解除苦痛的要求,就不断推动知识的前进。不过,世间的现象太矛盾了,推进知识来解除痛苦,结果因知识的发达而加深了苦痛。拿战事来说:半开化的时代,不过是,「血流漂杵」,「灭此朝食」。现在的战事,却走上了全体性的战争,动员一切的人力物力,用之于苦痛的战争。知识愈发达,苦痛愈增加,文明的世界与苦痛的人间携手合作。

  有人主张发展知识,组织群众来解除苦痛。物质的苦痛,或许获得部分的解除,内心的隐痛,试问如何解放!有人走上了极端,主张绝圣弃智。不但违反了现实,即使做到块然无知的状态,也不过麻醉自己的心灵,好让他忍受苦痛的袭 [P268] 击。

  佛教的见解:苦痛的根源在无知(无明),在对宇宙人生缺少根本的认识,在不理解相依共存的缘起法则而固执个体独立的存在。虽然世间的知识,也有部分类似的思想,但既不懂得彻底的无性(没有真实不变的自体),自然在缘起变化的背后,潜藏着自我的活动。在个体独立的倒见控制之下,产生了仇恨敌对的思想,利用一切的知识文化,成为制造苦痛的工具。知识的发达,苦痛的增加,形成了正比例。

  佛法的特色,从悟解缘起无性(人我、法我)下手。获得体悟真理的知识,就是般若。假如通达缘起,就知道假我以一切的存在为根据,就能解除因自我妄执而生起不必要的苦痛,实现苦乐不入于胸次的自在。同时,在真空智的领导下,发动一切的知识和文化,促成慈悲共利大乐的实现。

  佛是一切智者!也就是常乐的具体表现者!(灵芳‧演培记) [P269]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九、道在平常日用中
下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七、谈法相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二 死
 学佛三要
 佛在人间 六、从人到成佛之路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十章 四部阿含
 华雨集第五册 一、游心法海六十年
 华雨集第二册 绪言 方便之道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五章 摩得勒伽与犍度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二章 文殊师利法门
 以佛法研究佛法 十一、阿陀那与末那
 如来藏之研究 第六章 如来藏学之主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答华东基督教教育代表团问(五则)[栏目:太虚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佛子眼中的512大地震[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四种人[栏目:因果]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五不教众生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法句经要义 第八品 千品 沙帕达沙尊者 精进活一日胜怠惰活百年[栏目:法句经要义]
 心性本净之意义[栏目:水野弘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七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七0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六)时时提起正念不可轻视[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