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生死大事之1:认识「能知与被知」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0

生死大事之1:

认识「能知与被知」

梁乃崇教授

人生最大的考验,恐怕就是生死问题了。而要解决生死问题,就得先清楚自己的真心、心灵、身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来了解「能知与被知」的认知结构:「能知与被知」就是禅宗所讲的「能、所」。睡醒,眼睛一张开,这个「能知与被知」结构性的对照关系就存在了。现在你们看见我站在讲台这里,我是被你们看见的,所以对你们而言,我就是你们的「被知」──被你们看见,被你们知道的;而你们就是「能知」。当然不只是眼睛看如此,耳朵听、手抓东西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里随时都存在能知与被知的状态。

没有人会认为没有被知,我们只要能听见、能看见,那么被我们听见的、看见的就是被知。既然有了被知,我们就一定有能知,非有不可,若没有能知又怎么会听到这个被知的声音呢?「能知与被知」的关系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不须要证明的事实。

大家都可以明了「有相」的一切,包括我们眼睛看到的世上的各种形形色色、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属于被知。那么属于感觉、意识、心灵层次等等「没有形相」的一切,是能知还是被知?当然还是被知,因为一切的感觉都还是被你知道的呀!

唯有最源头的「真心」才是我们的最纯粹的「能知」,因为它不可被知,所以佛法就讲它是「无相」的,无相就是离相,完全离开被知,所以「真心」可说是纯粹的能知,也就是「佛性」。佛经常常都用「无」和「空」来描述佛性,因为佛性是不被知的,不被知你就没办法说了,所以只有「无」和「空」的描述最接近佛性。

这里又有很多人误以为空、无的真心就是没有了、不存在了——这又不对,因为它是存在的,只是它的性质是空的、是无的。像虚空就是没有东西,是空的,但是没有人说虚空不存在,而虚空也确实是存在的啊!既然虚空这样的存在可以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佛性的空是存在的呢?佛经常拿虚空来比喻佛性,就是因为他们的特质是相当的,恐怕找不到更好的比喻了。(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能知 被知 楞严经 生死 真心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活修行之10:面对恐惧,好汉做事好汉当
下一篇:生死大事之2:从「能知与被知」看生死
 「我相的勋章」亦有其必要性
 用十二因缘来觉察与原点的距离
 小世界中的「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愿性」本自具足
 慈悲与否是「分别心」的认定
 培养「整体观」的能力
 从希特勒警惕偏见的可怕
 苦与乐的价值观
 愿性之1:心的三面相
 走一步抹一步,坦然面对佛法里的矛盾(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J 1283经:本经阐述佛陀的求财观与用财观。[栏目:界定法师]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30~39)[栏目:傅味琴居士]
 上师,我想对您说[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中阿含经卷第八[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一口喝尽[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参禅就是持戒[栏目:宣化上人]
 准提威神隔海救人[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救度]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四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栏目:基础佛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