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忍耐,也要找出解决的办法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8

忍耐,也要找出解决的办法

梁乃崇教授

中华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很重视「忍」,并且透过教育方式,传递此观念。

可是,忍却使得人们自我压抑,使问题或情绪变成地下组织,造成内心不断地冲突与纠结,真正的feeling无法流露出来,并且形成扭曲,这个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其实,学习忍耐是有必要的。不过中华文化对忍耐的要求确实有点过头了,以至于有些负面影响产生。是那些负面影响呢?有忍耐,但没有解决问题。如果经过忍耐,可以把问题解决,那么忍耐就是ok的;如果常常忍耐,却没解决问题,只是把它压着,那么问题就会愈压愈多,而变成大问题。

不是说不要忍耐,而是忍耐要具有功用。特别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和容易冲动的人,就要学习忍耐,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我们的环境很奇怪,不是要求那个会爆怒的人忍耐,而是要求他周围的人要忍耐。

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因忍耐而产生的内心的不平和纠结呢?如果忍耐也没办法解快问题,那就不要忍耐,而改采不理它的方式──「被知的都不是」!也就是把它丢掉。事实上,把问题丢掉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有时候,你没办法,是因为你不会丢,一直把问题放在口袋里;当你能够把它丢进垃圾桶里,就是解决了!(摘录整理自20061204共修)(莉华、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中华文化 价值系统 忍 教育方式 观念 地下组织 内心 冲突 纠结 feeling 血气方刚 年轻人 解快问题 被知的都不是 垃圾桶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人都有主动权
下一篇:放生的现代意义:环保放生
 面对金融海啸的反思
 连结之6:改变不好的「连结」
 十恶与三果报
 愿性之20:至少要发愿体悟本来面目
 四相之6:从自性深度成熟我相
 「爱见大悲」及爱的四个层次
 四无量心之2:慈爱宽厚自修善
 愿性之16:发愿大小要依自己能力而定
 愿力是无为法
 修行的自我检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思是监督作用,想是标记作用,那么是谁在工作?例如:谁在专注这个业处?[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有的同修不精进学修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礼多人不怪[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自业自受[栏目:业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