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七、无量寿经释
 
{返回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57
无量寿经释(原文节录)                       (《大正藏》八三、一0五)

往生净土法门,虽未断尽无明烦恼,依弥陀愿力生彼净土,超出三界永离生死,求其事迹,纪传所载甚多。故知:往生净土法门是未断惑而出过三界之法门也,末代出离生死,除往生净土之外更有者,无有是处;故欲速出五浊魔境,超二死苦际者,必当归净土门故。

道绰禅师释此经「横截五恶趣」之文云:

若依此方修治断除,先断见惑,离三途因灭三途果;后断修惑,离人天因绝人天果;斯皆渐次断除,不名「横截」。

若得往生弥陀净国,娑婆五道,一时顿舍,故名「横截」。「横截五恶趣」者,截其果也;「恶趣自然闭」者,闭其因也。

天台、真言皆名顿教,然彼断惑证理故,犹是渐教也。

明未断惑凡夫直出过三界长夜者,偏是此教(净土法门),故以此教为「顿中顿」也。

 

此四十八愿皆有拔苦与乐之义,何故尔者?大悲者拔苦也,大慈者与乐也。第一「无三恶趣」大悲拔苦也,第二「不更恶趣」亦是大悲拔苦也;第三「悉皆金色」者是与乐也,第四「无有好丑」亦是与乐也。

乃至第十八「念佛往生愿」有其二意:出离生死是拔苦也,往生极乐是与乐也;生死众苦一时悉离,净土诸乐一念顿受。

阿弥陀佛若无此愿,极恶众生何以得离苦海!远劫以来世世未值弥陀誓愿,是故至今尚在三界众苦火宅,未到四德常乐宝城;过去流转盖是如斯,未来痛楚亦复几多。

然今何幸,值斯大愿;虽已得遇大愿,若不信之,曷异不值,既能信之,正是值也;虽已信之,若不行之,亦同不信;既能行之,正是信也。行业有诚,决定往生;愿力不虚,何容拟疑!

若得往生,解脱生死,远离众苦,即是大悲拔苦也;夫一往生极乐,去则身心恒受诸乐。(下略)

 

凡四十八愿皆虽本愿,然唯以「念佛往生愿」为往生规模,故善导和尚释云:

弘誓多门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 专心想佛佛知人

故知:四十八愿中,唯以念佛往生愿为本愿中之王也。


{返回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八、逆修说法
下一篇: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六、登山状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六、复鐮仓之禅尼书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二、示或人词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二、一枚起请文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一○、复津户三郎书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三六、白慈母出家文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二一、述《阿弥陀经》大意之法语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二、念佛往生义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七、念佛法语(一)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六、登山状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五、复兼实夫人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随喜一切善[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让快乐成为天性(明如)[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转化主观的感受 - 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栏目:真正的快乐]
 步步连步不脱离[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和谐社会谈觉之教育(释隆迅)[栏目:其它法师]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四十三) 佛经的四次结集[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五种功德正行十念[栏目:慈法法师]
 打扫光明楼 开显光明藏[栏目:传喜法师]
 佛教丛林观 第三章 丛林法会佛事 第一节 丛林常用法会 九、佛教葬礼[栏目:佛教丛林观]
 内政部今颇注重宗教[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