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遗书与晋王》导读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0

《遗书与晋王》导读

天台山国清寺 月悟

  天台宗实创人、四祖智者大师(538—597),圆寂前三天,亲笔写下《遗书与晋王》(以下略称《遗书》),近二千言,作为对其菩萨戒弟子——晋王杨广的最后嘱托,亦对自己一生弘法的心路历程作了总结,不乏“春秋笔法”,故初机读者不易读懂。《遗书》收录于《国清百录》卷三第六十五。《国清百录》四卷(《大正藏》卷四十六第793页),系由五祖章安大师(561-632)据智寂禅师(生卒不详)未成底稿搜集整理而成,即从智者大师入天台山(575)至隋大业元年(605)的史料,共计一百零五录,为后人提供了中国佛教第一个大乘宗派——天台宗成立的最原始(第一手)文献史料。
  《遗书》开头“贫道(大师自称)初遇胜缘,发心之始,上期五生法忍(圆教初住),下求六根清净(圆教相似位),三业殷勤,一生望获”,不料“应得不得”,引为“一恨”。大师临终自述证得“五品弟子位”(圆教观行位);圆教位次皆不思议境界,故称“六即佛”(理即、名字、观行、相似、分证[初住以上],究竟),观行位与相似位皆称“余佛”,见佛性,古来大彻大悟者不出此位。其实,智者大师与其师慧思大师曾在灵山会上同听《法华》,乃是古佛再来,大权示现(圆教余佛)。最后,大师示生净土(参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大师示位示生,令教观不深者示生净十,可保一生了办无失,开创了“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先河。故印光大师赞曰:“智祖示生示位之大恩大德,虽粉身碎骨,也难报万分之—也。”
  《遗书》中间一段文字,谈到晋王杨广恳请大师撰著《维摩经疏》(又称《净名疏》),大师为撰著《维摩经疏》而数次易稿(据慧岳长老考证“先后易稿十二次”),以致“将身不慎,遂动热渴”。关于《维摩经疏》共计三十四卷现存本,台湾慧岳长老认为“智者大师发挥了大乘菩萨救世的精神”,“亦暗示(晋王)欲扬名帝王和权威必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一心”,从而令其完美的统一,显示出智者大师的良苦用心,不愧为“东土小释迦”。在大师庞大的著述中,其亲笔撰著,用力最勤,且具价值的当推《维摩经疏》。
  之后,《遗书》写道:“山下一处非常之好,又更仰为立一伽蓝。始翦木为基,命弟子营立,不见寺成,瞑目为恨。……乞废寺田为天台基业。寺图并石像、发愿疏,悉留仰简。”可知,智者大师是天台山国清寺的奠基人,乃是不争之事实。《遗书》由章安大师奉至晋王,晋王即于翌年(598)遣司马王弘创建伽蓝,一遵指划。初名“天台寺”,大业元年(605)敕名“国清寺”,从此天台山国清寺便成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遗书》最后写道:“未逢机会,奄成遗嘱,亦是为佛法,为国土,为众生。”智者大师作为陈、隋之际佛教界之一代领袖,一方面深感“如来灭后,法仗国王”,故借助王权巩固佛教;另一方面,又不失其崇高的人格魅力,多次不应帝王慰留,栖隐山林,表现出一代高僧的高风亮节,成为释子完善僧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上法宝。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打比方
下一篇:谈谈大开圆解
 如是我闻
 佛法有五种人说
 小议“四料简”
 过度追求完美,是我执的表现
 轮回转世的又一实例
 既勤求多闻,又不着文字
 中道佛性
 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天台宗强调“一念”,专指“第六意识”吗?
 访大苏山净居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会着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意在诗外——虚云峨眉山诗臆释(段玉明)[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06-061佛教除病诸经咒[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安居第六十八日(二):缘彼国二种清净[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供曼茶罗(七)[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佛教学 第九章 佛教的法事活动[栏目:李富华教授]
 以平常心学佛[栏目:宣化上人]
 修行要先放下 从淡薄修起[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寺院的黄昏(李勤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36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