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与众生结善缘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93

与众生结善缘

出家人以弘法为家务,但效果如何与时节因缘有关。所谓时节因缘有讲法的因缘,和听法的因缘。两下要同时成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讲法的因缘,取决于弘法者的学修。听法的因缘,必须处处与众生结善缘。与众生有缘,讲经说法不一定很出色,但人们却爱听,听了以后,也容易接受。不然,纵然你德高望重,辩才无碍,也未必有许多人去听。

与众生结善缘,就是恒顺众生,“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普贤行愿品》)。恒顺众生,要有善巧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维摩诘经》)。 恒顺众生,就是恒常顺从众生,令众生欢喜。恒顺向善的众生,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摄受之,令入佛智。恒顺向恶的众生,以布施、爱语、利行而摄受之;若是大菩萨,才有能力以同事而摄受之,因为大菩萨与其同事而不染于恶。

在佛门中有一个传诵甚广的实例:一位法师讲经讲得很好,但听的人却甚少;蒙髙僧指点,不妨先与山中的鸟族结缘。于是,法师从此辍讲,天天撒谷物布施鸟族,二十年没有间断;这时法师讲经说法,听众很多,并且绝大多数是二十来岁的年青人。

大凡学佛人,都知道佛教里面有个故事:世尊当年去到一个村子讲法,听众寥寥无几,村民们反应冷淡。最后,世尊派他的大弟子舍利弗前往,村民们欢喜踊跃,反应热烈。弟子们不解其意,问讯世尊。世尊说,从前有一樵夫在山上砍柴,见到一窝蜜蜂,当下发愿得道后,来度他们成佛。那个樵夫就是现在的舍利弗,那窝蜜蜂就是现在村中的村民,他们与我无缘,我讲法他们听不进,舍利弗在因地发愿要度他们,所以法缘当然比我殊胜。世尊的方便示现告诉我们,与众生结善缘多么重要。倘若我们平时不知道与众生广结善缘,他日乘愿再来,众生与我们没有缘份,恐怕也是度无所度。

据《影尘回忆录》载:“过去,印光老法师,他头一次在上海讲法说开示。头一天,法会很盛,听经的人也很多。第二天比头一天就少,第三天比第二天更少。末了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少。印光老法师的名望、德行、学问在各方面都很让人仰望、钦佩。然而,听经的人,却一天比一天少。后来考查这原因,并不是听经的人不愿意去听,而是听经的人,从本心里很乐意去听。但到了听经的时候,便遇到要紧的事,必须在这时候去办,这样就把听经的时间耽误过去了。后来印老听说这事,就发愿,从此之后,不讲经,不在大众之中讲开示。这就是因为听法的‘因缘'不成熟的关系, 因此印老一生用书信开示人的时候多。平素除少数弟子们到关房里请开示外,他不愿莅临大众场合里,说长时间的开示。”

与众生结善缘,即是善巧弘法,与讲经说法开示无异,最终皆令入佛道,毕竟成佛。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专制与民主
 误会
 为经忏正名
 止、观二法,包含了所有的修法
 修习念佛禅之体会
 兴台护国略论
 天台宗十问决疑
 如何求生东方净土?
 过度追求完美,是我执的表现
 凡有言说,都是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邪念顿生,为什么?[栏目:大安法师·微教言]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三○)[栏目:杂阿含经]
 菩萨心,菩萨行——妙老与闽院女众部(释乘一)[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到底是以念佛为主,还是以听经为主?[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六祖的印证[栏目:首愚法师]
 16 人到暮年方回首[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供养药师佛:金志骞久瘫忽能步[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04 寿命无常[栏目: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迦叶(头陀第一) 不同床的夫妻[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应该如何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益处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