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忏悔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1

忏悔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经常忏悔的人很难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得深深忏悔,即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天下完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看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了。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看到别人尽是不是,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

  忏悔是成仁的最佳良方,这个词来自佛教,系梵汉并举之词,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的意思。忏,为梵语(忏摩)之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希望达灭罪之目的。

  据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五之注,忏与悔具有不同之意义,忏,是请求原谅(轻微);悔,是梵语(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之译,即自申罪状(说罪)之义(严重)。

  原始佛教教团中,当比丘犯罪时,释尊为令其行忏悔或悔过,定期每半月行布萨(十五日与廿九日或三十日集僧说戒经),并定夏安居之最终日为自恣日。戒律条文中亦举有波逸提(忏悔罪)、提舍尼(悔过罪),由此可见忏悔在佛教教团中之重要性。

  《禅门日诵》有忏悔文,是禅师以及一切禅修者必做的功课,其中曰:“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蔑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

  论语禅: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众生平等
下一篇:菩萨的志向
 契理契机
 一念之间
 闭口与闭关
 迷信
 不敢承当
 仁者的定力
 “道”不远人
 禅者孔子
 众生平等
 礼让不是软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朝圣有感[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以普贤菩萨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智慧)[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袁宏道~望嵩少[栏目:禅诗三百首]
 上坐要想什?风门在哪里?[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七[栏目:南亭法师]
 《中论‧观有无品》[栏目: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法句经要义 第十一品 老品 貌美的比丘尼 身体是老死慢虚伪的家[栏目:法句经要义]
 楞严经通议卷九[栏目:憨山大师]
 3.佛陀的初转*轮[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话说《弥陀经》[栏目:智随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