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三、云何降伏其心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08
三、云何降伏其心
  1. 靠三宝解决内心的问题
  大家到寺庙里,就是要去解决自己长期以来内心深处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寻内心深处痛苦的原因。我们要找到这个原因,要解决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及内心深处自己想不清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些问题、烦恼,自己不知道呢?
  大家在世间学的都是世间法。世间法是根据世间的道理存在的。佛法既包括了世间法,也包括了出世间法。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俗谛”,出世间法用佛教的名词来讲叫“真谛”。我们如何在俗谛的基础上能够证到真谛,能够见到真谛?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大家拥有一个“人”的身体,这本身已经很难得了。身体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烦恼的驱动。如何来解决我们的烦恼,如何来解决我们自己身语意会造恶业的问题,就要依靠三宝,这是很重要的。
  现在大家都能够学习到佛法,以及我们出家法师能够出家,都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关系的。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学佛法。佛法是释迦牟尼佛通过多生多劫的修行,开悟以后讲出来的。诸位到庙里来,跟出家人一样,要来学习佛法。学习佛法要皈依、要受戒。我们出家的法师要皈依、受戒,在家的居士们也要皈依、受戒。皈依是一样的,都要皈依三宝,但是戒律不一样,出家人的戒律更多、更严格,在家居士的戒律就比较简单、比较宽松。如果没有皈依,没有受戒,我们就学不到佛法,我们就学不好佛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界限。
  我们皈依 ——皈投三宝以后,就要根据三宝的要求、根据佛法来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指导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的起心动念要同佛法相结合,根据佛法来思考问题,根据佛法来认识问题,根据佛法来说话,根据佛法来走路,根据佛法来做事。也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就要想一想,按佛法的要求怎么样说才对;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识到,做这件事情会不会违背佛法;我们走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在路上有没有踩到蚂蚁,有没有踩到昆虫,有没有踩到一些小动物;我们去的地方是不是适合我们去,去的地方是不是对自己的身心有利……这些我们都要去考虑。
  2.受戒功德不可思议
  如果我们受了八关斋戒,受了五戒,甚至受了居士的菩萨戒,这种功德、意义、福报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受戒以后,这个善法是在一切众生的份上得到的,是在三宝的份上得到的。同样做一件好事,世间善法跟佛法里边的善法是不一样的。世间善法,一件事情的意义只有一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而佛法的善法,它的意义就大大不同了,它的代表性非常广泛。
  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你会画画,画了一幅画以后去送给一个普通人。他本身可能不知道你这幅画有什么价值,收了以后,弄不好就扔到垃圾桶里面了。如果你这样的一幅画送给国家主席,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一个行为,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它的代表性就不一样了。国家主席代表整个国家的人,比如我们中国的国家主席,他代表了十几亿人,你送给他,就有那么大的功德了。
  在三宝地更是如此,你做一件事情,一个行为,都是从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发出来的,是自己要去做的,自己为了要累积福德、智慧资粮而来做的。这跟世间做事情是不一样的。
  世间上做事情,比如说你有一个职业,你从事这个职业的目的是为了你的生活,让你和你的家人生活过得好一点。你职业干得好一点,职位高一点,或许能做出一番事业。你做了一番事业,仅仅是要来激发你自己聪明才智的潜能,把内在的潜能发挥出来而已。你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到底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的,那就很难讲了,就说不清楚了。佛法则不一样,佛法一方面要引导我们把自己生命的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同时对自己、对大家又能够有利,能够让自己、让大家,在当下、在现在、在未来、在更长远的未来,都能够幸福快乐,这样做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大大不一样的。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四、环境对人的影响
下一篇: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二、善恶在心
 文化的力量(学诚法师与美国、新加坡客人对话录)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学佛为什么要代人着想
 依师闻法 精进学修
 在三宝的摄受下找回自己的本心
 法华漫话系列:法华经的生活智慧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
 学诚大和尚接受有关媒体的访谈――2006年4月10日于北京龙泉寺..
 以佛法营造美好人生
 佛教的和平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日经》题解[栏目:唐密文集]
 感悟人生 第五讲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二、自他一体惜因缘[栏目:学诚法师]
 见夫好色,投河自尽[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请师父解释一下,宣化上人说过:“小庙不作怪,就怕没人拜。”[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参禅与念佛(理净)[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请教师父,就个人来说,自己结不结婚都无所谓,但是父母不同意,那是不是为了家人要选择结婚?[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观世音菩萨对我们的渴求──如何修学菩萨道[栏目:仁俊法师]
 五台山大智容百家[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比如说有些禅修者走路声音很大,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没有不善的思所污染,那他的这种行为是不构成不善业的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中阴身自救法》上写著,人死后第四天,有阿弥陀佛放红光接引亡者,但有的书上写阿弥陀佛放白光接引,不知..[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