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什么是真正的佛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7

什么是真正的佛

普巴扎西仁波切

昨天我们说过,获得断证一切功德即为佛,而上师之外再也无法树立一个佛。比如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之前,我一直依止在他老人家的身旁而听闻众多教言。此时如果有人说莲花生大师、释迦牟尼佛或者阿弥陀佛亲自从刹土降临人间,并且正在某地弘扬佛法,我想我也不一定过去。这么做的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我对莲花生大师、阿弥陀佛或者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心的缘故,而是因为在我心目当中,上师之外再也无法安立第二尊佛。如果还有第二尊佛存在的话,那也只是是我想象之中的一尊佛而已。

例如以前噶玛林巴的一位眷属在进入中阴后,见到了莲花生大师的形象。但是此时呈现在他眼前的莲花生大师不仅没有长胡子,手里也没有拿着五股金刚杵这个法器。所以他就开始怀疑,这一尊到底是不是莲花生大师?因为莲花生大师应该是有胡子的,但眼前的莲花生大师并没有胡子,莲花生大师手里应持有的五股金刚杵也不见了,那么这一尊到底是不是莲花生大师呢?就在他还在疑惑的时候,莲师就亲自为他授记了。因为真正的莲花生大师,并不是在于是否有胡子的这个外相之上。

同样的,我们也反问一下自己,我们现前对佛是如何理解的?难道用景德镇的陶瓷烧制,或者用铜锻造,用泥雕塑,用木雕刻的这些佛像就是我们心目当中的佛吗?

要记住,真正的佛并不是一种外在形象,而是内在已经获得断证一切功德,此方为佛之境界。我们现前想要成办佛陀的果位,趋向于佛陀的境界,并不是为了变成如释迦牟尼佛一样的金灿灿,也不是为了变成像阿弥陀佛一样红,或者像普贤王如来一般的蓝。我们欲成就之佛果并非为了变成这般的五颜六色,而是要具备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这才我们要趋向的境界,要证得的果位。

因此,即便面对他相续当中的佛,也应该要树立在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之上,即从内在当中去树立佛的境界,而不是站在外表的形象之上。

虽然有时候我们从外在的形象之中说能看得见佛,但这种看见可能就是一种幻觉吧。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很不甘心,为什么自己明明看见佛像了,却还说这是一种幻觉呢?此时就要铭记之前所述,佛并非是一种外在形象而是一种内证境界,因此你现前所看见的就是一种幻象。

如果看得见的幻想都能安立为佛的话,那么现前我们物质条件也还不错的条件之下,不妨多印一些唐卡,并且挂满房间的四周,这样的话,无论你抬头仰望,看还是左顾右盼,满眼皆是佛,不就是一直安住在佛的境界当中吗?但是实际当中,可不是这么回事。因此要记住,外在的一切都是显现,真正的佛应该是从内心之中安立。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何要视师如佛
下一篇:当视上师为法身佛而祈祷
 圆满次地道之必要
 供奉应具信心
 修法切忌高攀 尤需谨慎护持密宗誓言
 轮回是苦之 二 三善道之苦
 “根本上师”的误区
 座间时时依改造意念之正念树立见解
 运气和福报
 依止上师和观修前行的重要性
 当视上师为法身佛而祈祷
 次第根机者的信心并不坚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生几度月圆时[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僧宝论53、信佛[栏目:僧宝论·明贤法师]
 五百罗汉 100、善注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轻诺必寡信[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三十四 心无缠垢[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三三)[栏目:杂阿含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3[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宗镜录卷第八十四[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R 1312经:本经叙述比丘当断几法、当舍几法与当修几法而度生死之流?[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