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净观与信心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3

净观与信心

在依止导师之上,我们所依止的导师不仅要具德,还要具缘。这一点我们已经讲解过很多遍了,虽然具德的导师都是平等的,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宿世的因缘。如果所依止的导师不仅具德,而且具缘,那么这位导师为你传讲的一切善法,以及他的一切言行,都将与自己非常相应,自己也非常容易生起信心。

比如现前亚青寺的诸位导师,都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所认可的,在功德之上没有丝毫之差异,他们都是佛的化身,都是成就者,这一点不需要再作丝毫考虑,但是他们是否与自己相应,这就还需要我们再细致观察一下。

因为我们现前毕竟还是凡夫,即便我们所依止的导师功德有多么圆满,但与自己不相应时,内心还是很容易产生疑问乃至诽谤。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我们在首次依止导师之时,应该按照如上两个要点去寻找。

如是传讲的目的就是告诫大家,虽然我们现前所依止的传承法脉是非常清净的,但普遍之信心也不可忽视。因此以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导师,即便示现为一个普通的凡人,我们也都要以净观来对待。因为净观能令贪嗔痴烦恼迅速消尽,功德日日增上,是成办解脱不可缺少之方便。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未修习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以贪嗔之发心,故不入大乘法门。”也就是说,若仅仅站在自己贪嗔痴立场之中去面对一切显现的话,即便真正的佛降临在自己的身边,可能内心还是会产生疑问乃至诽谤:佛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举个例子来说,无论是在汉地还是在藏地,我相信只要是信仰佛教的人,都会说自己对阿弥陀佛有很大的信心。但这个信心是怎么树立的呢?首先我们心目中的阿弥陀佛应该是非常听话的,无论他是一尊佛像,还是一张唐卡,他都是静静地呆在一边,从不会打扰你的生活。

但如果有一天,这一尊阿弥陀佛不再安静了,而是开始在你的家里走来走去,我相信一天两天你可能很新鲜,但是时间一长你的内心决定会产生烦恼了:为什么阿弥陀佛不听话了呢?这就充分地说明了,现前我们所谓的信心只是一种迷惑的信心而已,他并不具有出世间的见解。

因此不具净观的见解,我们在遇到对境时,就会站在贪嗔痴的立场去判断,内心也会相应产生疑惑乃至诽谤等过失,所以净观非常重要,我们在以后的修行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何谓根本上师
下一篇:凡夫与圣者信心的区别
 乐觉受
 依修而见与依见而修
 修行者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
 细致辨析了知、觉受与证悟
 应细致理解佛教的最高境界
 天葬
 依止导师应慎之又慎 依止导师应慎之又慎
 座下护持戒律与转变逆缘非常重要
 保持良好的习惯需长时间努力
 密言与谛语的区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Rev.S.Suzukis talk on Great Prajna Paramita Sutra ..[栏目:Shunryu Suzuki]
 情深,万象皆深 自序[栏目:情深·万象皆深]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五九)[栏目:杂阿含经]
 一碗水(李智红)[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我是一个执著而真诚的人,但在结交朋友时,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总是我?[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四)增上果[栏目:圣者言教]
 虚空本不动 白云自往来[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J 第398经(因陀罗柱经)[栏目:界定法师]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4 定根[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五百罗汉 407、利亘罗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