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从有相定趋入无相定的趋入点在于五根识,对吗?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1

问:顶礼大恩根本上师!从有相定趋入无相定的趋入点在于五根识,对吗?

答:有相定和无相定的区别不在于根识,而在于当时的状态。有相定是指有一个所缘的对境,而无相定分为两种:迷惑无相定和清明无相定,两者都讲解境界,而不在于根识。

五根识单独讲解,是一种迷惑的状态。我们说过,若要是了义的清明无相定,他已经超越五根识。

所谓有相定,首先具有一个所缘的对境。我们心的规律,是一心一用。当有起心动念的时候,我们把这个起心动念转为一个善念,令他专注在某一个点之上,前者自然消失。但这并不叫做解脱,而是妄念本身的规律。我们通常称之为剖析调伏妄念。当修禅定之时,内心专注于某一个境之上,若能做到专心,就不会有其他的妄念。这是有相定的真正意义。

在修有相定期间,要学会自然,若学不会自然,有相定很难转变为无相定,可能一直修学多少年,都是有相定,所以自然才是转变到无相定的关键。无相定分为清明和迷惑两种。因此五根识不能作为两者区分的界限。


{返回 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既然一切有情本来佛,现在又为何堕落为凡夫呢?
下一篇:我们的真正修法和妄念的规律的区别是:在嗔心产生的当下趋入空性中,对吗?
 世俗菩提心包括哪些方面?
 打坐期间,腿疼,怎么办?
 修行有相止时,眼前所观的上师皈依境消失,请问这是否意味着进入无相止?..
 什么是皈依?
 虽然我们发愿是为了度化一切有情父母,但是实际上也是为了自己?
 作为佛弟子如何将佛法融入现实生活?
 何为获得圆满三相之身的因?
 作为在家居士,如何善巧处理修行与生活的关系?
 念诵莲师心咒、观想皈依境到什么程度可以停止念诵、开始安住、观想皈依境?..
 担心发愿深广,一时难以圆满反会形成过失。此时该如何发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0世纪意大利的佛教[栏目:黄夏年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