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大学生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8
  问:大学生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索达吉堪布答:现在世间上很多人,整天追求名闻利养,被贪嗔痴所缠缚,为了虚幻不实的目标,日日夜夜奔波忙碌。其实一个人今生拥有的名利再多,百年后也会舍弃一切而往赴黄泉。当你离开这个世间时,是不是“人死如灯灭”呢?绝对不是,对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然而,“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很多人对佛陀揭示的解脱道,怎么样都不愿意修,他们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以此错误的人生观,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
  如今不少人觉得人生只是几十年,玩一玩就可以,这种想法特别低劣,跟畜生没有多大差别。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曾说,人若一心一意寻求今生的利益,从来也不希求解脱,那就跟畜生一模一样了——这不是我讲的,是几百年前的智者说的,他这样说并不是胡言乱语,有智慧的人应仔细思维。
  很多人因为环境、教育的影响,一辈子只追求眼前利益。尤其是一些大学生,上了大学以后,智慧没有越来越大,傲慢却越来越大了。在大学里,各种乱七八糟的知识都学会了,对社会、家庭、个人有利的学问,却忘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没有良好的人格为基础,他们离开学校后,做很多事情都不顺利,与人相处也格格不入,于是天天抱怨社会不公、单位不好,从来没有一颗感恩的心——这就是不少大学生的现状,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
  因此,汤因比博士说:“21世纪能挽救人类的,就是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中忘我利他的精神,对当前来讲不可缺少。如果没有它,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伤害父母、老师也无所谓,那这个世间会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
  现在有些大学生,一毕业就把老师的恩德抛之脑后,完全忘了他们对自己的付出。最近我跟浙江大学的很多教授交谈时,发现有些人名副其实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二三十年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学生的未来劳心费神,这种付出既神圣又伟大,是世间上最有意义的。可如今很多忘恩负义的大学生,离开学校以后,见到老师连个招呼都不打,从来也没有想一下,自己的知识有多少来自于老师?
  作为一个人,理应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本人而言,对出世间上师们的法恩无比感恩;对世间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也常念念不忘。每次想到自己如今有点滴智慧、点滴学识,都是他们的汗水、青春、健康换来的,就觉得老师恩深似海。不仅仅心里这样想,实际行动中也尽量地知恩、报恩,我始终都有这个原则。而现在很多大学生,考上大学就忘了老师的心血,这种人即使以后步入社会,恐怕前途也不一定光明。
  所以,大乘佛教的教义,对现代社会来讲非常需要。这不是我夸夸其谈,而是自己确实从中得到了受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大乘佛教,这几年我也一直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弘扬《入菩萨行论》等大乘经论。汉地和藏地许多人通过学习,有了极大的改变,前后可以说判若两人。甚至有些人前世因缘成熟,很快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就像“三车和尚”窥基大师,据历史记载,当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的途中,路过一深山老林,见到一茅屋紫气缭绕,知道里面定有异人。他进去一看,有位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都长满了野草。玄奘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
  一问之下,才知道老僧在此入定,已千年有余,目的是等释迦牟尼佛来度他。玄奘告诉他:“释迦牟尼佛已涅槃了。”老僧说:“那就等弥勒佛出世吧,我跟他去弘法。”玄奘想了想说:“弥勒佛出世还须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恐怕你又会错过时机。这样吧,不如你现在转世投胎,等我从印度取经归来,我们一起弘法利生,如何?”老僧点头说:“这样也好。”当下便按照玄奘的指点,去皇宫投胎做皇太子。结果他投错了地方,投到了当朝大臣尉迟恭的家中。
  十九年后,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不忘前约去找他,劝他出家。此时他已习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坚决不肯。后来皇帝下旨:不出家就赐死!他没办法,只好同意,但提出条件,必须随行三个马车:一车金银财宝,一车美酒,一车美女。玄奘点头默许。
  他勉勉强强来到寺院门口,一声洪亮的钟声传来,蓦然惊醒了他沉睡的记忆。他当即泪流满面,把三车都打发回去了,从此虔心皈依佛门,发奋修行,成为玄奘的座下大弟子,法号窥基,后来终成一代高僧。
  可见,有前世因缘的人,善知识在旁边稍微提点一下,善根马上就会复苏。现在有些人到了寺院,听到佛法或看到佛像,不知不觉就流出眼泪,这也是前世的宿缘成熟。当然,我并不是要求你们所有人都出家,只是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大乘佛教。
  法国有个人叫马蒂厄(Matthieu Ricard,1946-),他出家后与身为哲学家的父亲有过一番对话,后编成了一本书叫《僧侣与哲学家》,又名《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书中就讲了,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怎么样面对世间?学习佛法的种性苏醒之后,又该怎么样面对生活?这些方方面面的道理,大家最好能了解一下。

{返回 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怎样断除我执、生起利他心?
下一篇: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应该从哪方面正确引导他们呢?
 我们怎么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
 光盘做成转经轮,功德会更大吗?
 对于如来藏,我们怎样才能利用它的一些功能呢?
 您刚才说,前世的因,造就了今生的果。那我们现在做善事,今生中能否改变命..
 上师置豪宅...我们应当怎么办?如何判断上师的显现?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行布施,不住于有无善恶二边之见。既然如此,为什..
 有人说自己心很善,从没有伤害过别人,没有罪业需要忏悔,对吗?
 藏传佛教有宁玛、噶举、格鲁等宗派...佛学院老师在授课时,是怎么处理派..
 如今,佛法教义与信教群体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请问您有什么想法?
 如果上师仍健在时,把上师的照片做成唐卡供奉,这是否会对上师的寿命有影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新年教言――对世界和平、众生平安的祈愿[栏目:希阿荣博堪布]
 何谓心性[栏目:徐恒志居士]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D 三、世记经·转轮圣王品[栏目:界定法师]
 从正法中获得力量[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动静如是用(来果禅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修学心旅[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第十五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三品 观总别]
 汉传佛教禅宗是密宗还是显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一百年度夏季学界精进禅七开示[栏目:惟觉法师]
 相应162经 慢经[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