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阿字五转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2

阿字五转

阿字五转为密教用来表示菩提心依次转升的五种阶位之用语。略称五转。 狣(a,阿)字为悉昙十二韵之一,于密教中,依照悉昙音韵上五种之转化,配上发心、修行、证菩提、入涅槃、方便究竟(方便)等五德,用以表示真言行者菩提心渐次升转之修行阶段,称为阿字五转。

《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云:「如以阿字五转,统如来无边内德。以字轮百明,摄如来普眼法门,此则名之略也。以剎尘方便,开八叶之坛。以无极大悲制十人之限,此则数之略也。然其学者,随于一法明道而得悟入,即是普入一切诸总持门。如从一门见王,即是遍入千门万户。若不能如说而行,则虽以种种文辞广为开示,无所益也。」

所以密教基本佛法,当知阿字五转德,据《大日经疏》卷十四:「此阿有五种,阿狣、阿(长)玅、暗珃、恶珆、恶(长)猱。(中略)。阿狣字一字即来生四字,谓阿狣是菩提心,阿(长)玅是修行,暗珃是成菩提,恶珆是大寂涅槃,恶(长)猱是方便。」

《大日经》卷一住心品以阿狣字为本有净菩提心之体,并以此义与阿狣字字音之转化配合之,而将密教修行者菩提心开显之次第分为五种阶段。即:

(一)阿狣(短音),表示发菩提心,称为发心。其中又分为两种:(1)本有菩提心,谓一切众生之心中本来法尔,皆具有本觉之妙慧。(2)修生菩提心,谓经由本觉之熏力而发起归本之心。

(二)阿(长音)玅,表示修持三密六度之妙行,称为修行。

(三)暗珃,表示修行圆满,获得自证之果德,称为证菩提。

(四)恶(短音)珆,表示由于果德圆满,故证入不生不灭之理体,称为入涅槃。

(五)恶(长音)猱,表示具足自证与化他之万德,随缘度化,到达三平等之位,称为方便究竟。

以此五转,即可涵盖大日经之大意,盖一部《大日经》之大意,不出因、根、究竟等三句。古来多以此三句配合五转,即以发心为「因」,中间之三项为「根」,最后之方便为「究竟」,此无异说;另有以发心为「因」,修行为「根」,其余三项为入于「佛果」之心,此系属佛果究竟之义,此有异说。又于三句之中,若就以发心之位为「因」而言,有东因发心与中因发心二义,古来称东因发心之说为善无畏所传,中因发心之说为不空所传。东因发心即以东方配上发心,南方配上修行,西方配上证菩提,北方配上入涅槃,中央配上究竟;以修行之方向而言,此系「从因向果」之取向,属于「始觉上转门」之说。

中因发心则以中央之阿(短音)珆配上发心,

东方之阿(长音)玅配上修行,

南方之暗珃配上证菩提,

西方之恶(短音)珆配上入涅槃,

北方之恶(长音)猱配上方便;

此系「从果向因」之取向,属于「本觉下转门」之说。两者之异,如下表所示:

善无畏之东因发心系以始觉修生之大日经宗义为根本,不空之中因发心以本觉本有之金刚顶经宗义为依据;然以机根有顿(发心即到)、渐(修行分证)之别,故善无畏所传亦有中因之义,不空之义亦非仅含下转门之说,而系以诠显「发心即到」之旨为本义。


{返回 佛学名相杂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众同分
下一篇:四姊妹
 大导师与导师
 四应证法
 十善业及寿命
 随喜与随喜功德
 真正菩提
 忍辱法是不可说
 五乘义
 世间禅定
 无增上慢印相
 外道与外道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Eye of Discernment - From Frames of Reference[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七十世 石雨明方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破茧而出 修定调心[栏目:果煜法师]
 起一贪念,害人害己[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我弟弟百病缠身,如何面对?怎样去帮助?[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运用SOP让修行快又有效(上)[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批评的话[栏目:日常的佛心]
 佛教与拜拜[栏目:圣开法师]
 宗镜录卷第五[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新的一课[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