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7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发心皈依时,三宝才刚刚在心中播种,若无进一步的呵护和灌溉,这株萌发不久的幼苗很快就会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枯干。倘若三宝不能在心中深深扎根,占据重要地位,佛法就不可能对人生构成多少影响。就像幼苗,能给我们带来多少蔽荫,多少清凉呢?更何况,它还因缺乏照料而随时有面临夭折的可能。

   皈依,是寻求生命究竟的依赖。但很多人皈依后,心仍是飘浮的,并未找到归宿感。也就是说,虽然皈依了,但佛法和人生仍是脱节的。甚至,由皈依带来的激动和虔诚渐渐平复后,还会因习以为常,而出现信仰淡化的倾向,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大殿”,事实上,这一状况在教界极为普遍。其根源,正是在于对皈依修习的忽略所致。

   近年来,我因为讲授《道次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体悟,并专门就此作了系列讲座,后整理为《皈依修学手册》,包括“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等九个章节,对有关皈依的种种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为配合皈依修习,我又根据汉传佛教的传统,并结合南传、藏传有关皈依修习的长处,编写了《皈依共修仪轨》,即如何修习皈依的具体步骤。希望通过一种常规的宗教生活,帮助信众确立信仰中心。如果皈依后,不再对归投对象进行强化,这一目标很快会被淡忘,会被边缘化。

   因为我们自身有太多妄想,太多习气;社会又有太多诱惑,太多干扰。人,就是由这么一大堆混乱的想法、情绪构成。而每种想法和情绪,都代表着一种念头,都来自心的相续。修行,难就难在摆脱自己的相续。就像我们难以脱离地心引力那样,除非进入太空,否则,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摆脱引力的干扰。事实上,心的力量绝不亚于地球引力。

   若不下决心改变这一点,即使学佛,仍是以原有习性为依托。那样的话,诵经也好,禅修也好,只是在固有习性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内容,增加一点修行的包装,内容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虽然学了很多,看了因果,看了缘起,也看了中观,但是否确信无疑呢?是否觉得这是唯一真理呢?佛陀反复告诫我们,持戒有多少利益,有多么重要,但我们是否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了呢?我们所以会不当作一回事,听归听,做归做,仍是和皈依有关。因为三宝在我们心中本来就没有多少分量,所以,佛陀的言教我们只是听听、看看,自己感觉喜欢的,就做一点,感觉麻烦的,就随它去了。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出自皈依。
 
——摘自《在“佛教在线”所作的皈依修学开示》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把握修学普遍规则的重要性
下一篇: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佛教与人生
 从有限到无限
 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
 给当代弘法把个脉
 解脱真的成了江湖传说吗
 关于《净行品》的两则开示
 福建丛林漫谈——以我在福建出家生活为线索
 做义工,学做菩萨的开始
 幸福人生的原理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在「参」的时候,紧紧守住那个话头[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菁华语录[栏目:星云日记]
 寄语我的上师(二)[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No Ajahn Chah《109》[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六字大明咒的感应 无意中救了一条命[栏目:观音心咒感应录]
 法称“逻辑一滴”的分析(虞愚译)[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九十三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佛教如何看待“生命本源”的说法?[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戒上网[栏目: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的贡献[栏目:道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