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正分26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2)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7

正分26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2)

  ※【导读】

  布施自然可以消磨悭吝之心,造就圆满的受用,但却不能保证不堕恶道,不能保证我们生在善趣,而有机会继续学修佛法;但是,若能持守戒律中最基础的“五戒十善”,就可以保证我们转生为人,而提供继续学修佛法的机会。

  “戒”字的本义,简单地说,就是基于因果的道理或为四众和合、避免讥嫌的需要,而“有所不为”,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律仪戒”,是南北传佛教所共同承许的;而对大乘菩萨而言,为了度众利生,还要戒唯求自了的“有所不为”,立誓“有所为”而广行利生事业,这就是“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的内容,是汉藏佛教所共同承许的。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正心修身,先避免危害如母有情而“有所不为”;在此基础之上,再思及利他,发起大乘之心而“有所为”。否则,便像颂中所说的那样“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利他留笑柄”了。

  但若仅守“以希求人天安乐作为目的的戒律”,其实就像佛陀刚刚出家的弟弟难陀一样,只是属于下士的行为,这是连唯求自利的声闻、缘觉种性的修行人也都不屑一顾的。因此,自许为上士道的佛子们,自然应该更上一层楼,而避免为人天善趣中的暂时安乐,而守戒律。

  如果说布施是间接对付我执的话,那么,持戒便是直接在向“我执”大魔开战了,而设法对付无始时来积下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习气;或在修习克己重人的菩萨行谊的过程中,间接地消磨根深蒂固的“爱我执”的虚妄习气。有关这部分,可参阅《入菩萨行论》的第四不放逸品与第五护正知品。

  持戒也必须以般若作为眼目,唯有配合“三轮体空”的“清净慧”,才叫“持戒波罗蜜多”;否则,便只是单纯的“持戒”,而并不能真正地到达圆满觉悟的彼岸。就大乘佛教而言,持戒波罗蜜多也应该具备“三胜妙”:前行发心、正行无缘、结行回向。

  ※【释异】

  重译部分无关大局,故不再赘述其因。


  于求善福诸佛子,

  怨害犹如大宝藏;

  故于怨害舍怨心,

  而修安忍佛子行。

  对于希望求得善行之福的佛子而言,

  所有能作危害的(人、事、物),

  (由于能锻炼我们修习成佛的正因——安忍波罗蜜多,)

  (所以怨害其实)就像是大宝库藏一样(珍贵),

  因此,(我们应该)去修

  对所有(怨害)都无所怨尤的安忍,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返回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正分27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3)
下一篇:正分25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1)
 正分1 道前基础(1)
 正分2 道前基础(2)
 结分A 祈恕偈(1)
 附录
 正分27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3)
 正分7 入佛教门 皈依三宝
 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目录
 正分30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6)
 正分8 共下士道 弃恶向善
 正分24 远五毒(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352、修无德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13.吉祥跛子——骂僧后忏悔发愿,百世跛脚今罗汉[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十六届:禅茶一日 二(游祥州教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机缘和佛力加持[栏目:净慧法师]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一章 舍利弗尊者[栏目:流浪者群歌]
 悼念圣严法师(黄夏年)[栏目:圣严法师纪念文集]
 问23 为什么在禅修的第一阶段要以吸气来结束?要屏息多久?[栏目:宣隆内观禅修法问答]
 如何利用网络为佛教发展争取空间(慈惠法师)[栏目:佛教与科学]
 本觉下转与始觉上转[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栏目:五部大论专集·现证庄严论·参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