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一)如何净观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6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一)如何净观

  【上述根本在于转变意乐,如颂曰:“诸法依于缘,住于意乐上。”即具五圆满之净相,如净观受用圆满之刹土等。其地处净观为密严法界宫殿,导师圆满为金刚持,眷属圆满为男女菩萨及本尊空行之自性,法为大乘,时间为恒有相续轮,此本来即为清净之显现,而如是明观,此即为实相。】

  只要能够转变自己的心念,一切都在清净之中。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于清净心之中,现前为了赤裸本来的清净心,就应如理如法地修学,因此所有的修法都在于调伏内心之上,作为密宗弟子,尤其不可轻视净观。当然,在证得圆满境界时自然不需要再意念造作地净观,因为已现见本具的五圆满之净相,但现前尚未圆满的前提之下,就应尽力做到净观。

  例如从西方极乐世界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地处观想成西方极乐世界,导师观想成阿弥陀佛,眷属观想成男女菩萨,所修法为大乘教法,而时间则是超越三时之第四大平等时,如是净观。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可以将地处圆满净观为密严法界宫殿,导师圆满为金刚持,眷属圆满为男女菩萨及本尊空行之自性,法为大乘,时间为恒有相续轮。在超越三时之第四时大平等当中,因为没有时间的局限,我们把他称之为相续。因此,心的本性本就具足五种圆满,现前由于我们还没有赤裸见解的缘故,必须依靠刻意的净观去创造五种圆满,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迅速消尽业及烦恼、达到本来五种圆满之境界的缘起,因此净观非常重要。

  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道理,仅仅凭借会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观音菩萨心咒等,就认为自己是密宗弟子可能还有些不够。要记住,三乘教法的根本为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而信心则取决于净观,请问你在平常的行为中能做到多少次净观?作为密宗弟子,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由于贪嗔痴烦恼沉重,在面对他人时,难免产生一些不和谐的显现,这时候你是如何转变自己的意乐的?是如同凡夫般继续战争还是按照小乘或大乘所教授的方便去断除这种烦恼?或者依靠密宗净观来消除一切烦恼?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修什么法的。

  我们讲解显密差异时,从十五个方面讲解了密宗的殊胜。其中从时间上而言,密宗一生即可成办解脱,而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就,此乃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每次讲解我都要加上“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的原因在于何处?因为有些信众内心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上师在讲解显密差异,是否是在排斥显宗?当然不是,但是我们在讲解密宗殊胜时不得不如是传讲,这也是历代传承祖师所树立的教言。我们讲解的一切教法是否真实,必须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证和理证作为依据,这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根据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即知,密法是最为殊胜之法,从时间的角度而言,修持密法可以即生成就,但我们能否今生就圆满见解,完全取决于是否能如理如法地修学。如若做不到,即便自诩为密宗弟子,能否即生成办解脱,恐怕很难所言了,因为你的行为与思想已经背道而驰了。因此,关于净观的这些道理不仅要铭记于心,而且要时时努力造行。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时时不忘净观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二)显现清净与否在于业力的感召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四)内相顶礼与密相顶礼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次第根机者不应高攀见解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五)端正心态而调伏内心烦恼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三)四无色天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八)知母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八)思维暇满实义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善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六)颠倒而持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一)观修无常也是根本调伏之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九)修法应时时忆念上师之恩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十九)[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用菩提心过生活[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基督禅与佛教自觉[栏目:李四龙教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栏目:自立法师]
 印光大师朝五台(昌莲)[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