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C 924经叙述世间恶马八态及恶丈夫八过。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7

  924经叙述世间恶马八态及恶丈夫八过。

  (一)世间恶马八态:

  1、临驾车时,后脚踏人,前脚跪地,奋头啮人;2、就驾车时,低头振轭;3、就驾车时,下道而去,或复偏厉车,令其翻覆;4、就驾车时,仰头却行;5、就驾车时,小得鞭杖,或断缰折勒,纵横驰走;6、就驾车时,举前两足,而作人立;7、就驾之时,加之鞭杖,伏地不起;8、就驾之时,丛聚四脚 ,伏地不起。

  (二)世间恶丈夫八种过:

  1、诸梵行者以见闻疑罪而发举时,彼则嗔恚,反呵责彼言:汝愚痴,不辩不善,他立举汝,汝云何举我?2、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反出他罪;3、诸梵行以见闻疑举,不以正答,横说余事,嗔恚骄慢,隐覆嫌恨,不忍,无所由作;4、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令其忆念,而作是言:我不忆念!抵突不伏;5、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轻蔑不数其人,亦不数僧,摄持衣钵,随意而去;6、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自处高床,与诸上座共诤曲直;7、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默然不应,以恼大众;8、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则便舍戒,自生退没,到于寺门,而作是言:汝默然快喜安住,我自舍戒退没。

  佛陀以世间恶马八态,譬喻比丘众中的小部分比丘所犯的种种过失。所谓比丘的八种过失若归纳一下,基本上都集中在对待被他人检举的态度上,即“以见闻举时”。首先,举罪者是合法的,他们是属于“梵行者”,出于公道之心才指出其他不法比丘的种种过失。可是那些被依法举检的过失比丘却不这么认为。经中所列八种过失的核心,也就是出于一种“我慢自大”的心态,对大家的好言相劝拒不接受,结果弄得大家都不怎么开心,僧团也变得不那么和合了。现以图表的形式,将恶马八态与比丘八种过失作一番对比:

世间恶马八态与比丘八过失对照表

序号

恶马八态

比丘八过

1

  临驾车时,后脚踏人,前脚跪地,奋头啮人。

  诸梵行者以见闻疑罪而发举时,彼则嗔恚,反呵责彼言:汝愚痴,不辩不善,他立举汝,汝云何举我——犹如恶马后脚双踏,前脚跪地,断鞅折轭。

2

  就驾车时,低头振轭。

  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反出他罪——犹如恶马怒项折轭。

3

  就驾车时,下道而去,或复偏厉车,令其翻覆。

  诸梵行以见闻疑举,不以正答,横说余事,嗔恚骄慢,隐覆嫌恨,不忍,无所由作——犹如恶马不由正路,令车翻覆。

4

  就驾车时,仰头却行。

  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令其忆念,而作是言:我不忆念!抵突不伏——犹如恶马却缩转退。

5

  就驾车时,小得鞭杖,或断缰折勒,纵横驰走。

  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轻蔑不数其人,亦不数僧,摄持衣钵,随意而去——如彼恶马加以鞭杖,纵横驰走。

6

  就驾车时,举前两足,而作人立。

  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自处高床,与诸上座共诤曲直——如彼恶马双脚人立。

7

  就驾之时,加之鞭杖,伏地不起”。

  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默然不应,以恼大众——如彼恶马加其鞭杖,兀然不动。

8

  就驾之时,丛聚四脚 ,伏地不起。

  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则便舍戒,自生退没,到于寺门,而作是言:汝默然快喜安住,我自舍戒退没——如彼恶马丛聚四足,伏地不动。

  世间恶马或存有上述八态,其命运必然被淘汰;而比丘若有此八种过失,则很难教诲,大约只能采取“不教诫”的方式才能解决。(6.4.)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D 925经乃为八种德经,此经重点叙述良马八德及比丘八德。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B 第923经先以叙述调马师的三种调马之法,即所谓柔软、粗涩和柔软粗涩三种,而佛亦以此三种法调御诸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J 第323经(六内入处经):本经阐述的何为..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1121经:本经叙述佛陀教导释迦族人们..
 漫说《杂阿含》之《杂阿含经》内容综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K 575经:本经叙述质多罗长者从容而逝。..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M 480经叙述如不能如实而“知受”乃至“离..
 漫说《长阿含》(卷八)~D 二、众集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G 第109(池譬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B (六)父母苦劝(七)与王相会(八)为王..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A 第640经(法灭尽相经):本经是佛陀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素食让女人更亲和[栏目:新女人素食主义]
 “我执”是自缚的蚕茧[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知足的人过得最幸福最美满[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沙弥救蚁得高寿[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放风筝的哲学[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摄大乘论讲记 第四卷[栏目:净界法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五章 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二节 神灭与神不灭的论争[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道友之间平时应该怎样和合?[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七、复秀实夫人书[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痛念无常(天如)[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