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6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在216经中,佛陀对比丘们说:

  “言大海者,愚夫所说,非圣所说,此大海小水耳。云何圣所说海?谓眼识色已,爱念、染著,贪乐身、口、意业,是名为海。一切世间阿修罗众乃至天、人,悉于其中贪乐沉没,如狗肚藏,如乱草蕴,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此世、他世绞结缠锁,亦复如是。”

  在217经中,佛陀进一步对弟子们说:

  “所谓海者,世间愚夫所说,非圣所说,大海小水耳。眼是人大海,彼色为涛波,若能堪忍色涛波者,得度眼大海竟,于涛波回氵复(回旋凶涌,往复转动)诸水、恶虫、罗刹女鬼;耳、鼻、舌、身、意是人大海,声、香、味、触、法为涛波,若堪忍彼法涛波,得度于意海竟,于涛波回复恶虫、罗刹女鬼。”

  世间之海与佛法中所喻之海,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指。216经中,以六根而识六境,继而产生爱念、执着、贪乐,从而产生身、口、意三种大海。这三种大海,即为我们凡夫的生死之海。如果我们对于诸触产生爱执与贪恋,则永远沦于此三种大海之中,无以救拔,会受到诸如恶虫、罗刹女鬼的折磨;相反,如果我们不会受到诸受(三受)的影响,那么便会超脱于此生死之海,而安住于解脱的安乐之中。

  在217经中,佛陀讲到了六内入处与外六入处,即六内入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人之大海;而外六入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涛波。内与外的结合,如果没有如实观察的定力与智慧,是很容易受其影响的。若从现实的角度看,大海中的很多秘密迄今为止,我们人类还是有着许多未解之谜。而在航海水平极度低下的二千五百余年前,大海对于人类来说,却布满了神秘的色彩。大海总是那般捉摸不定、变幻莫测。有时,它平静如镜,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有时,它又是惊涛骇浪、狂风大作,大有口吞天地之势。因此在古时,人们出海航行时,每人都是生死未卜,命运完全掌控在大海的手中。在大海面前,人们变得如此渺小,有时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没有任何外力的辅助下,若想在大海之中活着回来,那简直可以说九死一生。而佛陀将六根对六境相互触染后所形成的诱惑力,远远大于大海对于人类生命的威胁。大海诚为可怖可怕,但是生死洪流却更是难以抵御。因此佛陀说“所谓海者,世间愚夫所说,非圣所说”,因为现实之中的大海,其危害远逊于生死之海。一个人漂流于茫茫大海之中,尚有生还的希望;而若流转于生海欲海之中,则出离的希望,竟是如此地暗淡与渺茫。

  既同为大海,却有着迥然有别的过患,岂虚言哉。(3月12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L 第218经(苦集灭经):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了“苦集道迹”与“苦灭道迹”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J 第213经(法经):本经叙述二法与三受。
 漫说《长阿含》(卷十)~D 释提桓因问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E 第93经(长身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四)~A 一、鹦鹉经(170)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一)~A 九、世记经·二灾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F 566经~575经:此十经均叙述质多罗..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C 二、裸形梵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I 1302经:本经与1301经大体相仿,..
 漫说《杂阿含》(卷十)~H 第266经(无知经):本经主要是从对五受阴..
 漫说《杂阿含》(卷四)~C 第90经(优婆迦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是迷惑走向觉醒的教肓[栏目:慧语禅心]
 无法解脱的根源及忏悔的重要性[栏目:体慧法师]
 佛家伦理哲学(玠宗)[栏目:佛教与伦理]
 入中论日光疏(上)[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海如)[栏目:净土宗文集]
 自皈依佛法僧的意义[栏目:传喜法师]
 洛阳龙门石窟与长安佛教的关系(常青)[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钟声[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三节课[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学习]
 法华经讲演录 (法师品第十)[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