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四)初行者要重视三殊胜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68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四)初行者要重视三殊胜发心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善法的真正标准,若能将这样的见解运用到行为当中,无论行持何种善法都会成为解脱之因。以上我们讲解出离心、菩提心等时讲过,出离心分为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只有上士道的出离心,才是成办解脱之因。修法若不调伏自己的内心,不具备三殊胜法,仅仅在表面上做出修法的形象,即便所修的法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或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终不会成为成办解脱之因。因此这一点上,我们需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一系列的教义都要从听闻而得,所以依止善知识,听闻众多教义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仅仅满足于自己从事了很多善法,但最终烦恼没有减少,功德没有增上,恐怕已经完全违背自己初入佛门的清净心,所做一切对于解脱而言,没有丝毫之利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初次修行时趋入修法并不重要,首先要知道该如何修行。若不懂得修行的诸多理趣,无论修学多长时间,所做的一切不但无法成办解脱,还有可能成为非法,成为过失。

  有些人由于对这些道理不了解的原因,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疑问:“我所依止的导师是一位具德上师,平常所念诵的不是心咒就是经文,除此之外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善法,为什么说我做的这些行为是非法呢?”我们曾经说过一个公案。往昔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时的某天早上,他对侍者洛钦仁青荣波(仲敦巴尊者)说,他早上在光明境界中观察到一个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当天早上所修的一切都已变成小乘之法。当时洛钦仁青荣波也如同我们般不理解——这位弟子所依止的导师是阿底峡尊者,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是印度数一数二的高僧大德;这位弟子所依止的修法是无上瑜伽部,是外三部最高的法,为什么这位弟子的修行却成了小乘见解呢?阿底峡尊者说,这完全取决于修行者自己。也就是说,虽然修行者依止的导师是阿底峡尊者,修学的法是无上瑜伽部,但在修法过程中完全已经失去了真正无上瑜伽部的教义,所以所行一切均变成小乘教法。

  从这个公案中就能得知,即便认为自己的导师多么殊胜,行持的善法多么殊胜,一旦不懂得如何修行的时候,一切修法均有可能成为三恶趣。正如阿底峡尊者所言:“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因此,从初入佛门开始,这一系列道理都需要通达,否则很难在自己的修法中做得圆满。为了我们以后的修行均成为解脱之因,成为捷径成佛之因,如上一系列道理都必须要通达。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五)恶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八)不善业之妄语与离间语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三)调伏内心就是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七)修行者要审慎观察发心和行为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四)人身难得之数与难得之喻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一)圆满闻法才能得到传承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五)上下错谬而持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六)何谓四身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九)如何理解修学不能执著觉受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次第根机者不应高攀见解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十)何谓上师大悲加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出世之路 新生[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光摄三缘,入念佛三昧[栏目:关其祯居士]
 「去后来先主人翁」的观念是否正确?[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曾经在中心皈依过,如果再来受五戒,是不是要拿皈依证再来受五戒?[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栏目:星云法师]
 四偈集[栏目:长老偈]
 91.休息旅行的利益[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戒忧师兄所中的彩票[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重刻地藏经序[栏目:太虚法师]
 空性和如来藏是什么关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