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二法分裂不是密宗的见解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80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二法分裂不是密宗的见解

  虽然圣者言教 从文字上看属于前行部分,但我们在传讲的过程中,已将窍诀法纳于其中。虽然在传讲过程中,闻思与实修各有各的特点,但无论是闻思还是实修,目的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成办解脱。若单纯从闻思角度讲解,恐怕只能从文字上做一些解释;但若从实修的角度而言,即便是讲解前行的文字,也会同时讲解很多不共同的教言,这正是我们实修讲法的特点。因此,绝不能认为现在讲解的是前行部分,离正行很遥远,希望直接听闻正行教言,觉得这才是纯粹的不共同之法。若我们的理解现在还停留在这样的水平,恐怕我们还是没有尝到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味道。

  往昔有一位修行者请问一位高僧大德:“殊胜悉地乃依上师与本尊何者而得?”也就是说,想要今生成办解脱,需要依靠前行还是正行,上师还是本尊,显宗还是密宗?当时这位高僧大德说:“二者分离之修行皆不得殊胜之悉地。”换句话说,在修行期间,一切形成二法的时候,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如果认为前行和正行互不相关,显宗与密宗互不相关,虽然可以播下未来成佛的种子,但是何时能成熟可就不一定了。若想即生成办解脱,必须做到万法圆融为一法。当一切都圆融到一法的时候,就是成办解脱的时机。所以我们平常在听法过程中,应该做到这一点,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密宗。否则仅在口中打着密宗的旗号,说自己的导师是密宗的上师,平常阅读的教言或持诵的仪轨属于密宗,自己应该是密宗弟子。这样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仅凭这样的缘起很难呈现密宗的特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阿底峡尊者是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是当时印度数一数二的高僧大德。尊者进藏后的某天早上,在光明境界中观察到他在印度修无上瑜伽部的一位弟子,所修之法已变成小乘教法。当时他的侍者仲敦巴很不理解,因为这位弟子所依止的导师是尊贵的阿底峡尊者,所修的法是无上密法,怎么会变成小乘教法呢?阿底峡尊者说,这一切都取决于个人的修行,若修得更不好,无上密法也会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因此阿底峡尊者说:“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我们每一个修行者都要时时铭记这一点,光在口头上说自己在亚青寺依止过导师,修过直断和顿超,因此自己一定是密宗的见解,恐怕内外缘起是很难成立的,因为真正的见解还在于自己的见地之上。所以我们平常无论讲解前行、上师瑜伽还是窍诀法,都站在密宗的特点之上而作讲解。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一)对弟子的嘱咐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三)调伏内心就是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五)修行之前必须掌握修行要领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六)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二)善巧方便地对治昏沉掉举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十一)略说回向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十九)爱别离苦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七)以理证推论存在三世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五)于己作病人想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九)零散饿鬼
 圣者言教 第四课(六)清净正行应时时护持正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七)总说轮回痛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佛法没有什么利益? Is there no benefit in studying the Bud..[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栏目:宝静法师]
 相应16经 反对者经[栏目:相应部 7.婆罗门相应]
 杂阿含经卷第二(三九)[栏目:杂阿含经]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二[栏目:世亲菩萨]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三五)[栏目:杂阿含经]
 心灵十境·第二地 离垢地[栏目:证严法师]
 居士传五十一[栏目:居士传]
 善护初心[栏目:印隆法师杂谈]
 身命观与人生观[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