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无量寿经讲记 受用具足 第十九
净空法师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93


  受用具足第十九

  此品紧接前一品。佛在这一段经中详细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状况。显示往生的人福德无量无边,一切受用‘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

  这是指已经往生的菩萨。

  或现生。

  ‘现生’指现前将要往生的,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或当生。

  现在虽然闻到念佛法门,还未深信,犹豫不决,但是种子下了。来生,或者后生,遇到胜缘,再努力精进。这是‘当生’。

  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这一段经文总说‘受用自在’。先说身相。“诸妙色身”,即前文‘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形貌端严”,如大经所赞,‘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决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的劣应身。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无量相,无量好,形貌端正庄严。

  “福德无量”。如果不是无量的福德,怎么能一切受用应念现前,这是无比的福报。前面一品,把他们的物质受用自在,比为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王),是形容‘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第六天王没有智慧,他是凡夫。

  他方世界的菩萨,都比不上极乐世界天人的“神通自在”。如本愿所说,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通的自在,几乎与佛相等,所差的是‘漏尽通’。前五通是弥陀本愿功德加持,但是漏尽通还是要自己修证。‘漏’是烦恼,阿弥陀佛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断烦恼。阿弥陀佛的福德可以与大众共享,我们能享受得到。断烦恼,证菩提是‘修德’,还得靠自己。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退缘,只有进步,不会退转。进的快慢,看自己用功的勤惰。用功勤,进步就很快;稍微懒惰一点,进步就慢,但绝对不会退转。

  ‘神通自在’,是指从他方世界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就有度化众生的能力。十方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极乐天人每天去参访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上供诸佛,下度众生。诸位要晓得,我们在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每一尊佛的世界,我们都曾经住过。当然就有许多故旧、亲朋好友,现在不认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六根德能恢复,就都认识了。这些过去世的亲朋好友、冤亲债主,遇到总有缘分。有缘分,跟他说法,他就能接受。

  到他方世界供佛,都是化身去的。他们有能力、神通自在,可以变化无量无边身,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所说的‘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化身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诸位要晓得,他的法身‘毗卢遮那佛’遍虚空法界;报身‘卢舍那如来’住实报庄严土,在华藏世界。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是千百亿化身之一来的。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有能力,能化身千百亿。

  “受用种种,一切丰足”,此句是形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丰’是丰富;‘足’是满足。没有丝毫欠缺,想什么就有什么,随心所欲。

  宫殿。服饰。香花。幡盖。

  ‘宫殿’是居住的地方。‘服’是衣服;‘饰’是装饰品。‘盖’就是宝盖。宝盖的用途有二种:一是防尘;一是遮阳。

  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心里动个念头想要什么,东西就现在面前,自在受用。有许多是我们过去生中在他方世界养成的习气,譬如,夏天里白天太阳很大,一出门就想打把伞。刚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念头还在,一出去,看到外面很亮,想打伞,伞盖就现在面前,不需要用手拿。其实西方世界一片光明,光明是清凉的,柔和的。所以,有很多是过去生中的习气,一动念,它就现前。饮食也是如此,西方世界不需要饮食。初到的人,生生世世每天吃三餐饭,到时候就会想吃。虽然不需要,但会起这个念头。念头一起来,餐具、饮食就摆在面前。再想到现在已经不需要,于是就化没了!这都是习气。

  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

  心里动了想吃的念头。“钵器”就是餐具。质皆七宝。

  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比喻人间富贵。古代帝王吃饭,有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与不吃,每一餐一定要摆一百道菜。到西方极乐世界,动一个吃的念头,都跟人间帝王一样,就有“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这是形容饮食丰满。我们现在想吃好一点的菜肴,也很不容易。尤其是现代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已经不太讲求了。从前很重视。现在虽然不重视,可是千万不能疏忽这一点。我在此地奉劝各位同修,作家庭主妇的,若不能烧一手漂亮的菜,家庭就很难有幸福。如果能烧一手漂亮的菜,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因为先生不会到外面吃饭,要吃饭他就想回家。中国古代,女孩子个个都会烧饭,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社会问题发生,是有道理的。可见饮食是美满家庭很大的诱惑力量。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

  念头一动,饮食都摆在面前。想起现在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人间的饮食了。

  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

  看到这些饮食,自然就知道不需要了。

  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这一段叙说,初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久的人,习气还在,没忘饮食。没忘也没关系,只一动念,饮食立即就现前;见到食物之后,想起来不需要,东西就没有了。一切都是变化所作。从前我们读这些事,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现在逐渐明了,是可能的。现代科学发现,能与质可以互相转变。虽然科学家发现理论,但是究竟怎样转变,还不知道。原子弹是根据这个道理发明的,就是把‘物质’转变成‘能量’。怎样将能量再变成物质,现在还不知道。如果有方法把能量变成物质,则此世间一切物质都不缺乏。以现代科学来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到极处,能与质的转变,可以随心所欲。同修们听了我说这些话,有没有开悟?晓不晓得怎么转变?‘一心不乱’。

  此间的‘特异功能’,不需要动手就能把这个茶杯挪到那张桌子上,是什么力量?是精神的力量。什么精神力量?‘一心不乱’,‘从心想生’。心想这个杯子放在那个地方,它就过去了。这只是心里没有杂念,比起西方极乐世界众生,清净的纯度完全不同。能与质可以任意转变,什么力量转变的?不需要机械,是清净心,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我们世间讲的‘神通’。

  佛在大小乘经典里都告诉我们,修‘禅定’即发通力。只要得到禅定,就有超过一般人的能力。一般人眼睛看不到的,你能看得到;听不到的,你能听得到;做不到的,你都可以做到。禅定能发神通,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修的是什么禅定?‘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他们修的是禅定中最甚深的禅定,最极清净心,所以不思议的能力现前。

  由此可知,这些事一点都不奇怪。科学家还不知道怎么转变。我们读佛经的人都知道怎么转变,决不需要依赖机械,完全是清净心性的自然转换。这个道理、事实,总得要晓得,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超胜,才不至于怀疑,才知道这些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前面讲‘食自在’,以下说‘衣自在’。

  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

  ‘冠’是帽子。‘璎珞’是装饰。璎珞主要是指胸前佩戴的;包括帽子上、头上、手上所带的,甚至于脚上的都有。这些都是众宝所成。

  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西方世界确实如此,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不需要经营,不需要制造。

  所居舍宅。

  此是‘住自在’。

  称其形色。

  居住的房屋,心里喜欢什么样式,它就变成什么样式;喜欢什么颜色,就变成什么颜色。这是‘自在’,随心所欲,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就不自在。你喜欢住钢筋水泥的房子,我喜欢住茅草搭的,很有味道。各人喜好不同,没有一样不是称心如意。西方世界所不同的,全是无量珍宝所成的,确实一尘不染,清净无比。

  宝网弥覆。悬诸宝铃。

  居住的环境,宫殿楼阁上面都有‘罗网’。罗网皆系‘宝铃’。

  奇妙珍异。周遍校饰。

  “周遍校饰”,指室内室外的装潢。今天讲‘装潢’,大家好懂。室内有室内的装潢;室外有室外的装潢。“奇妙珍异”,无与伦比。

  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严’是庄严;‘丽’是华丽。无量彩色光明照耀,庄严华丽至极。

  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这是讲‘居住环境’,也是应念现前。这些经文好懂,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环境,乃世间人所向往的。我们虽然想,但得不到,有‘求不得苦’;真得到了,又未必能保得住,又有‘爱别离苦’,人世确实如此。诸位如果冷静想想,我们这个世间,有许多富贵人家,住的处所非常豪华,仔细观察,跟住旅馆没有两样。因为他早晨出去,很晚才回来,住家犹如住旅馆!尤其是现代社会,假期出去旅行,豪华的宅舍不能随身,不能带著走。西方世界不一样,可以随心变化随身受用,宫殿随身。现在此间的居住环境,确实跟旅馆没有两样。要是真想通了,何必花那么多精神,那么多冤枉钱在房子上。算算一天居住在里面能有几个小时!种种经营实在得不偿失。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跟一般人的看法、想法、作法不一样。

 


{返回 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量寿经讲记 德风华雨 第二十
下一篇:无量寿经讲记 超世希有 第十八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大士神光 第二十八
 无量寿经讲记 超世希有 第十八
 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一集
 无量寿经讲记 独留此经 第四五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惑尽见佛 第四十一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十三卷)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三辈往生 第二十四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六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将如云,慧命长在人间——纪念印顺导师圆寂有感[栏目:游祥洲教授]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什么不同?[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空」的观念也是一种执着[栏目:慧光法师]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栏目:道坚法师]
 神秀~身是菩提树[栏目:禅诗三百首]
 华雨集第二册 中编「大乘佛法」第七章 护持佛法与利乐众生[栏目:印顺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八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一佛即一切佛[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但看诸上座 佛子具傲骨[栏目:传喜法师]
 For the Happiness and Welfare of Many[栏目:S.N. Goenk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