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学密须知 十二、辨境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77

学密须知
达庵居士冯宝瑛著

    十二、辨 境

  学人依法持诵。日有常功。自然渐感法验。惟境界正当与否。不可不细加分辨。
  吾人为六尘所惑。耳目昏迷。人趣环境中。眼所见者限于当前最炽之境。稍涉疏远。便不能睹。无论其他诸趣也。此方人类。福德非厚。诸天善种。自难流露于心。而鬼神恶种。则随时具备。乘机显现。而人不及察焉。其屏俗虑。讲修行者。心稍宁静。鬼之影像遂得倏见干前。外道重视此事。以为大效在是。佛门之具正知见者。不惟不取。且恐鬼境频起。熏习渐浓。临终将牵入鬼趣。密宗以培植佛种为旨。诸天境界尚所当轻。鬼影若现。亟宜放弃。学人所当知者一也。
  功行幼稚时。凡情犹盛。未易从现量中的见本尊。有等根机。或循夙习。能随意识开为法尘。宛若佛菩萨当前。此属独影境。亦有邪种出现。认识未清。由意匠展转幻作佛菩萨相。此属带质境。两种境界皆非真实。执着不舍。势入邪道。学人所当知者二也。
  持诵过程中渐达于一心不乱之境。本尊种子或流现眼前。得见瑞相。其威仪若与本尊符契。且有种种光明。斯固正当法验。倘威仪不类。祗属夙善随缘偶露。非与本尊相应。学人所当知者三也。
  上述境界。纵与本尊相应。祗见化身。若遽生欢喜。且起分别之见。则凡情复炽境界随失。其能泯去分别二执。庶得时与本尊相见焉。然仅安住于此。临终不过往生本尊化土。得少为足。非密宗本旨。学人所当知者四也。
  得见本尊化身。斯破初重妄执矣。从此精进不懈。在破而冲妄执。开顶门眼。能见本尊受用身。功行到此。克证无生法忍。生前堪为人天导师。临终得生本尊报土。然不过菩萨境界。非密宗即身成佛主旨。学人所当知者五也。
  百尺竿头更能进步。摧破三重妄执。则于莲花性海中提出本尊法性。遍布行者肉身一切支分。从一一毛孔流出光明。普及大千世界。当是时。内离能运之心。外泯所达之境。法法无相。惟一片佛性。妙用无边。而亦无一片之见。入此大舍三昧。行者肉身。即是本尊法身。当下便处本尊常寂光土。若更精研自心三十七尊妙性而一一证之。斯契密宗究竟之旨。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 达庵提纲
下一篇:学密须知 十一、持诵
 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五节 余六宗
 学密须知 六、灌顶
 法华特论 第八 大通如来品---化城喻品(上)
 佛教真面目序
 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第二节 诸佛境界
 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一节 佛身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三节 十二支空
 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四节 华严宗
 法华特论 发凡
 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二节 真言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二节课[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学习]
 持准提咒得愈宿疾[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治病]
 楞伽经 无常品第三之余[栏目:楞伽经·白话文]
 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见护法师)[栏目:佛教与科学]
 运载群生渡生死河[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观众生品第七 第二十七章 菩萨如何观众生[栏目: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九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栏目:佛教禅修直解]
 药师咒水治好二十年顽癣[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