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菩萨的正确定义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38

菩萨的正确定义

依《大智度论》卷八十七说:「当知新发意菩萨虽无量劫发意,未得诸法实相,皆名新学。」

由此可知,凡夫学菩萨、做菩萨的目的,就是在于求证诸法实相(究竟佛道)的真理。未证实相(佛果实相)前,所知、所学、所悟法义,皆不会究竟,所以说仍是「新学」。而新学菩萨最初步入佛门时,修什么?学什么?才能一步一步的趣向学修菩萨法的根本目的—正见实相法性的究竟面呢?

依《大般若经》卷五一七说:「菩萨摩诃萨由修六种波罗蜜、疾得圆满、近能证得一切智智。」

卷三四七也说:「如是六种波罗蜜多甚深经典,是诸如来应正等觉无尽法藏,一切佛法从此生故。」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八也说:「六波罗蜜是菩萨善知识,六波罗蜜是菩萨大师,六波罗蜜是菩萨道,六波罗蜜是菩萨光明,六波罗蜜是菩萨炬。过去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未来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皆从六波罗蜜生,又三世诸佛萨婆若(诸佛究竟圆满果位的大智慧),皆从六波罗蜜生。」

《大智度论》卷五十三也说:「新学菩萨云何修学初方便道?若菩萨能行二种六波罗蜜,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是名初开菩萨道。进而能用无所得空行三十七品,是开佛道。布施、持戒等杂故,远菩提道;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等,乃至大慈大悲、毕竟清净故,名近菩提道。」

卷五十二也说:「大乘道即六度行。」

卷四十六也说:「六度是摩诃衍义。」

卷五十二又说:「三世菩萨学是六波罗蜜,具足时,得成佛道。」

卷四十六又说:「若说六度,则具足说菩萨道。」

《智度论》卷八十二则说:「菩萨欲求佛道,六波罗蜜若略、若广、应当受持、亲近、读诵,诵已思惟、正观……,当广知六度波罗蜜相及学一切法略、广相。」

菩萨不仅自学六度波罗蜜行,亦教导众生欲求佛道,当学六度;如《智度论》卷九十一说:「诸佛菩萨法,有先、有后……,此中菩萨但说欲令众生得佛道,故先教令行六度法。」

卷七十六也说:「菩萨欲成佛,净佛世界,不随他人教住,欲断一切众生疑,当学六度、三十七品、四摄法。」

卷八十七又说:「菩萨因次第学六度,六度圆满,过二乘地,入菩萨位,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卷四十六又说:「菩萨教化众生,净佛世界等,皆在六波罗蜜中。」

由此可知,要做一个大乘菩萨行者,首先一定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罗蜜先易后难,从粗到细,由浅入深的程序开始学习(卷八十七)。经过长时间的融通六度修行次第,才能成就究竟佛道。以下诸愿将会广明六度修证次第。

 


{返回 大寂尼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证明你是一个初发心菩萨?
下一篇:何谓菩提道?
 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报
 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修行意义及目的」)..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五)菩萨如何从布施进入持..
 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才能启发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佛的念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认识时间[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念佛自知不得力,究用何法,能万分可靠?[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一 (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基本课文五篇[栏目:阿含研究]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D 1167经:本经以龟为喻,教诫我们如若摄持六根,恶魔便不得其便。[栏目:界定法师]
 慧日普照——江阴香山寺放生[栏目:传喜法师]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栏目:心律法师]
 比丘尼传 4 齐 华严寺妙智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遇害无怨,孝养无违[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